心梗救治日 | 冬季易遭心梗“偷袭”,专家支招让寒冬不寒“心”-环球快资讯
张龙赫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嘉宾
(资料图)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吴奇
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副主任、院前急救质控中心主任 侯宇飞
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何川
11月初,在1994年版古装剧《三国演义》中出演关羽的著名演员陆树铭因心梗去世,享年66岁。微博上大量网友表达惋惜和怀念,也有部分网友关注起心梗防治问题。
11月20日,是“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其中“1120”有两层寓意,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
心梗,全称是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对人体有着较大破坏性。心梗具体给人带来哪些危险?如何应对?川观新闻邀请专家解答心梗的一系列问题。
变化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冬季仍是心梗高发期
多名专家在工作中发现,心梗患者数量有增多趋势。“前些年,我们一年差不多收治50—60例,去年几乎翻了个倍。”吴奇分析,心梗患者数量增加,一方面可能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饮食习惯改变等有关。另一方面,也因健康宣教率提升、患者认知水平提高等因素,使得心梗检出率有所提升。
心梗患者的总体数量在变,年龄段和发作时间也在变。
侯宇飞和何川都发现,过去心梗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为主,但近年不少年轻人也确诊心梗。“今年,我们还收治了一位25岁的心梗患者。”何川说,多名专家分析,饮食习惯改变、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等,都是年轻人患上心梗的原因。
何川还发现,以前凌晨是心梗高发时段。由于凌晨时人体血液循环较慢,易导致血栓堵塞血管,出现心梗。但由于现代人生活作息极不规律,使得现在患者全天候都可能发病。
总体来说,冬季仍是心梗高发期。“冬季我们一个月的心梗急诊手术量,差不多比夏季月份多一倍。”吴奇表示,到了冬季,人们会食用高热量食物来抵御寒冷,同时户外运动也减少,这会降低能量代谢,增加血液黏度。同时,冬季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寒冷本身也会刺激血管收缩,诱发心肌梗死。
吴奇提醒,长途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等群体,由于兼具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注意力长期高度集中以及吸烟饮酒等多项高危因素,相对容易出现心梗,应当注意定期体检,重视身体健康。
认知
心梗不一定“胸痛” 警惕背痛、牙痛等非典型症状
提到心梗,很容易就联想起胸痛。但心梗患者的“胸痛”和一般的“胸痛”还有不同。吴奇介绍,心梗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异常胸痛”——相较于胸痛更严重,持续时间更久,当疼痛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且没有明显缓解时,就要高度怀疑心肌梗死。“心脏问题引发的不适与疼痛,也不一定发生在胸口,也可能在口腔以下、肚脐以上任何部位出现。有时也不仅是疼痛感,也有紧缩感、压榨感、憋闷感等,甚至濒死感。”
侯宇飞提到,从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近年收治情况看,仅有一部分心梗患者是因突发异常胸痛的典型症状而就医,大部分患者还是由于“非典型症状”(如后背痛、胸闷、憋气、牙痛、乏力等)就医。 “有的患者甚至无明显症状,在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曾患心肌梗死,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中较常见。”吴奇补充道,心梗患者发病前数日,还可能会有乏力、胸闷、心悸、气促及心前区疼痛等前兆表现。
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正在救治一名心梗患者。医院供图
多位专家均表示心梗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与不可控两大类,不可控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都会影响心梗的发病率;可控因素包括高血脂、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过度劳累、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心理过度紧张等9类。
多名专家提醒,人们应当养成戒烟戒酒、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习惯,保持相对平和心态,多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释放压力,即使年轻人也要重视如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检查与控制。如存在明显的高危因素,建议半年体检一次。
应对
立即拨打120并报出精准位置 等待时注意平躺休息
侯宇飞表示,当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心梗症状时,首先应拨打120,安慰病人不要着急。“拨打120时,应当使用比较规范的话语——我是谁,在X条路、X小区、X单元、X号、XX胸口痛不舒服,需要马上就医。”
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接听急救电话。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提供
侯宇飞提醒,当身边有疑似心梗患者时,注意让病人平躺休息,不要有剧烈运动,降低心脏负担。“由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不要给患者喝水,否则可能会出现呕吐和其他严重情况。”
吴奇建议,当患者发现异常胸痛时,常常会使用一些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但如果发现无法缓解症状,则不要盲目再使用。因为上述药物在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的同时,有可能造成患者血压降低,反而使病情加重。
拨打120后,心梗患者将会得到及时救治。侯宇飞表示,自2015年起,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便与成都建有胸痛中心的120网络医院签署协议,将病人及时精准地送至最近医院。同时,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还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升级救护车软硬件设备。“目前,在现场就能迅速做心电图,我们急救指挥中心还会作为‘中转站’将心电图数据立即传给医院,医生可实时观察患者数据,提前确定患者心梗情况,等患者一到院即可开展手术,完成对应治疗。”
吴奇表示,目前心梗的主流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和急诊外科搭桥手术4种。其中,介入治疗是效果较好、成功率较高的方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