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成都武侯祠文化艺术展1月16日开幕 以艺术形式追寻千年古祠当代价值-天天热讯

来源: 川观新闻 时间: 2023-01-17 17:40:07

观众参观“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武侯祠文化艺术展”


【资料图】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图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千多年前,杜甫用诗句描绘出武侯祠在森森古柏掩映下一派静谧肃穆的景象,从此赋予古柏与武侯祠诗意化的联结。千百年来,历代社会贤达与文人墨客在祠庙前、于古柏间,咏史抒怀,倾诉鞠躬尽瘁之衷肠,寄托着对诸葛武侯的敬仰之情。

清代粉彩“捉放曹”瓷盘

1月16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群贤堂展厅推出新春原创特展“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武侯祠文化艺术展”。本次展览精选成都武侯祠博物馆50件(套)精品馆藏文物与当代艺术精品,通过将历代书画、瓷器、木雕与当代雕塑并置,促成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展览将持续开放至5月18日。

现代画家谢稚柳绘制的《古柏图》画轴

据介绍,展览以封藏百年的新发现为契机,以宋可发重修武侯祠的历史事迹为线索,通过一方石碑、一件当代艺术雕塑,讲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重塑与新生。

宋可发重修武侯祠雕塑

2022年2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原状陈列提升工程中发现诸葛亮殿北壁木框有磨蚀现象,在对其进行更换时周边抹灰层剥落,显现出墙体内被封护碑刻的一角。经专业机构对诸葛亮殿内墙体进行物理探测,发现在北壁东、西两侧墙体封藏有8通碑刻。其中1通为宋可发重修武侯祠后手书的《眼底江山》碑。宋可发借此四字抒发重修武侯祠后的豪情与舒畅,同时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兴复汉室宏愿的认同。

2022年武侯祠内新发现的宋可发《眼底江山》碑

与此相配合,展览展出当代艺术家洛鹏创作的“宋可发重修武侯祠”雕塑。雕塑以清代宋可发重修武侯祠的历史事迹为内容进行艺术创作,展现了武侯祠“前庙后祠”的主要布局,体现出现存武侯祠建筑规制对古代礼制的呼应。

2022年武侯祠内新发现的宋可发《眼底江山》碑

除了宋可发重修武侯祠事迹,历代文人对刘备、诸葛亮君臣之谊的称颂和书写是本次展览的又一亮点。其中,既有谢稚柳、钱松喦等名家所绘不同意蕴的《古柏图》,描绘诸葛武侯庙内千年古柏“乔柯巨围,蟠固凌拔”之胜景;也有唐宋以来,范曾、启功、郭沫若等文化名人文人雅士谒庙怀古时摘杜诗作书、入画、集句、自撰作品等的展出,寄托着千古文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与追忆。

清代漆金关公木雕像

此次展览还汇聚了近几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所征集的清代以《三国演义》人物故事为绘制题材的瓷器,包括“吕布戏貂蝉”“张飞战马超”“空城计”“捉放曹”“三英战吕布”等主题的典藏珍品。这些历史典故被技艺高超的绘瓷工匠们描绘得栩栩如生,在瓷釉的封印下成为永恒的传世经典。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武侯祠文化艺术展”力求用新鲜、时尚、艺术的方式构建“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武侯祠文化艺术展”的展览形态。希冀在历史遗址与园林景观中,唤起观众对成都武侯祠的文化记忆,赋予千年古祠当代价值,让三国文化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艺术魅力焕发出新的生命。

标签: 艺术形式 成都武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