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区域看发展丨新传承、新发掘 撑起眉山文旅产业发展空间
俯瞰三苏祠。华小峰 摄
四川在线记者 张蒙 摄影 华小峰
(相关资料图)
岷江河畔,四川眉山。千年前,大文豪苏东坡从这里走向世界。2月25日,周六,“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四川眉山,采访团一行人来到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的故居——三苏祠,三苏祠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也是三苏文化重要承载之地。
而对于眉山这样一座历史厚重的城市,这里不仅有三苏文化,江口沉银、长寿文化、大雅文化等同样是推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2023年,眉山提出“服务业提升年”工作重点,以文兴旅、文旅融合模式则为助力服务业提升的重要方式。
新传承:
依托东坡IP 以“文化+”赋能东坡文化
走进三苏祠,一步一风景。青瓦红墙、古木林立,三苏祠整体布局为三进四合院,祠内保存有16处古建筑及苏宅古井、苏宅丹荔、黄荆古树等遗迹。
“眉山是苏东坡‘出生地、成长地、成才地、走向全国影响世界的发轫地’,是三苏遗址遗迹最集中、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见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黄建介绍,三苏祠收藏有数千件有关三苏的文物文献,记述着“程夫人教子”“不发宿藏”“不残鸟雀”等故事,“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良好家风更是对后世产生着深远影响。
眉山背靠深厚的东坡文化,如何让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接下来,眉山将打造‘三苏遗址遗迹游’‘东坡美食体验游’‘东坡文化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眉山市文广旅局机关党委书记粟红介绍,通过实施东坡文化业态培育行动,打造东坡美食、文创演艺、夜间经济等文旅消费新场景。
打开视野、放眼全国,眉山则有着更长远的布局。日前,历史名人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舞台剧《东坡》也即将与广大观众见面,“依托东坡IP,坚持‘文化+’发展策略,推动文旅共融共兴,更好地创新传承东坡文化。”粟红表示,持续推动旅游与商业、教育、工业、会节、农业等业态协同发展,探索具有东坡特色的“旅游+”文旅消费路径。
记者注意到,在采访的这段时间内,来三苏祠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不乏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前来参观。“近段时间,三苏祠的游客量明显增加,相比往年同期游客数量翻倍。”黄建说,为了让更多人对三苏文化有立体感知,近期三苏祠开展了多场文化活动,5月还将举办“中国有三苏”展览,力争今年创建成国家一级博物馆,并加速推进5A景区建设。
三苏祠。华小峰 摄
新发掘:
以“江口沉银”为内核 打造“水上会客厅”
当天下午,采访团走进眉山市彭山区,在彭山区江口街道两江汇合处,远望能看到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正在建设,这便是初具雏形的江口沉银博物馆。
记者从项目规划图看到,江口沉银博物馆及配套设施项目占地200亩,其中博物馆占地60亩,包括出水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工程,西南水下考古中心、文物标本库建设工程等。
“引入考古现场‘地质分层’和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概念,将建筑与所在地的环境、文化、民俗充分融合。”博物馆讲解员介绍,江口沉银博物馆项目建成后,不仅将在外部“像素级”还原历史,再现张献忠逃亡线路、江口沉银盛景,内部也将“货真价实”的展出发掘出水实物,成为成都都市圈文化新地标和全省水下考古科普基地,全方位展现“江口沉银”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
据了解,去年,江口沉银博物馆建设项目同步启动了展陈大纲招标和内外装修规划方案编制,以及考古工作站、江口沉银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等工作,力争2023年完成博物馆外部装修、加快实施总坪及景观工程、室内精装修工程和相关配套设施,预计2024底完成整体建设。
彭山区文广旅局局长胡凤翔介绍,江口沉银博物馆项目是全国唯一一座以金银器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批量型宝藏博物馆。目前新一轮江口沉银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截至目前,江口沉银遗址已进行了5期考古发掘,累计出水文物7.2万余件、重要文物2万余件。
“彭山将加快理清山脉、水脉、文脉等情况,以‘江口沉银’为内核打造文旅领域产品。”胡凤翔表示,加快形成文旅全产业链条,打造岷江文旅经济带,将北上至新津双流、南下至东坡的岷江彭山段打造为“水上会客厅”。
标签: 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