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遭质疑: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三页后?
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对很多人来说,搜索引擎是通往互联网世界的入口。但就在最近,一篇引来广泛转载的文章却指出,百度搜索结果的第一页上,大量内容都会指向百家号等自家产品,表示这像是“百度自家的站内搜索”。百度公司也迅速作出回应,“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10%”“百家号可以优化浏览体验”“创作者也有全部的权威媒体和咨询机构”。尽管如此,但有关争议并未消弭,讨论还在继续。
客观地说,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在近20年的时间里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崛起,“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也是不少人网络启蒙的开始,这里也成为亿万中国人最主要的信息入口之一。依托搜索引擎,公司旗下的贴吧、地图、知道、百科、文库等网络工具,深受用户欢迎的同时,也启发了移动互联领域更多的创新产品。正因如此,百度成功跻身“BAT”巨头,也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缩影、改革先锋。
如果把搜索引擎比作通向互联网世界的导航,那么这次争议的起源,或许就在于导航出了问题,使得用户不一定能最方便最及时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应该说,搜索结果总会有一个先后的排序。但如果这个排序是以自家产品的为优先,就难免会引来争议。毕竟,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方便的搜索引擎,才能“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而不是像走迷宫那样弯弯绕,让用户迷失在信息海洋中。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此次百度搜索引发的争议,也指向企业、行业的价值导向和社会伦理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出行的助手可能“大数据杀熟”,用软件叫车可能有安全漏洞,以共享为名却最终难退押金,注册之后要想注销却困难重重……为什么“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之下,却每每以构建生态为由壁垒丛生?为什么“用户至上”的发展理念人人皆知,但不少企业却屡屡令用户产生不佳的使用体验?手握巨大的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如何管理和使用考验着一个企业的境界和格局。
或许有人认为,在商言商意味着“我的地盘我做主”。A打头的企业将流量导向A家,B打头的企业则将流量引入B家,看起来天经地义。然而,任何产品一经面世,除了吸引流量、赚取利润的商业属性,也一定具备服务用户、提升效率的公共属性。从这个角度看,用户规模越庞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厚实。不管搜索引擎、聊天软件还是购物网站,或许都首先要是一个公共工具,其次才是一个流量入口、营销平台。就像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那样,游泳池只排水而不蓄水,只收割流量而不涵养水位,那么最终只会变得干涸。
当然客观来看,将流量导向自己产品的尝试和努力,能够看到一家企业延长信息链条、打造资讯平台的设想。必须承认,互联网巨头动辄“构筑生态”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发挥集群效应,降低成本、拓展空间,但值得思考的是,打造生态是不是一定意味着无限制、无边界?回溯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壮大,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深植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面面俱到、事事通吃。未来互联互通的世界,必将体现在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行业、行业与社会之间的每一次互动之中。
就在几天前,百度公司创始人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宣布2018年营收收入突破1000亿元,并首次发布公司愿景:成为最懂用户,并能帮助人们成长的全球顶级高科技公司。相比之下,这与争议中提到的用户体验存在不小的差距。懂得用户、助人成长,是一家企业的愿景,也应是所有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更好地筑牢与用户的信任,更好地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服务,我们的互联网企业才能真正从大走向伟大。
这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三页后?
大家晚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