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线搭桥为民服务解难题
7月5日上午,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惠农区北街(中街)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陈筠萍将两面印着“深入群众解民忧心系百姓办实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的锦旗送到市住建局局长李宏山和市教体局局长陈光华的手中,感谢他们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街道社区的“老大难”问题。
“北小区后门裸露土地治理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了,今年,经过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协调,这么短的时间这件事情就解决了!”对办事效率、办事质量,小区的居民交口称赞。据惠农区北街(中街)街道金融社区党支部书记黄丽春介绍,今年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在深入党史学习教育基层联系点——金融社区调研过程中,发现惠农区北街(中街)街道金融社区北小区存在土地裸露和社区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缺乏及北康胡同垃圾清运难度大等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当即协调联系市、区住建局、教体局帮助解决相应问题。在两周时间内,投入3.2万元清运北康胡同垃圾385方,垫土88方,清理垃圾1500方。投入14万余元完成北小区后门裸露土地硬化。同时,为金融社区配备价值7万余元的智能便民健身器材,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智能便民健身器材安装好的第一天,居民拍了许多视频发朋友圈‘炫耀’。”黄丽春说,智能便民健身器材的安装,还在社区内引起一波“健身热”,早上6点到9点,下午5点以后,小广场上全是前来健身的居民。
当日,记者来到北小区后门看到,原来裸露的土地被平整后,铺上统一的地砖,干净又整洁,一排健身器材上,几位老人正在锻炼。双位椭圆机、三位扭腰器、背部训练器……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功能齐全,外形美观。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健身器材运行后,还会自动计算、记录锻炼时间、频率、消耗的卡路里,随着语音提示,各项运动指数居民了然于心。居民可以通过扫描器材上的二维码,在手机端接收运动参数,纳入个人运动管理系统,进行健康管理。
“原来想活动活动,还要去远一点的公园,现在一出家门口就能锻炼,健身器材还是智能的,非常方便!”正在锻炼的郭保田老人说。
在北小区西边的北康胡同是一处拆迁区域,附近居民迁走后,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垃圾场,脏乱的环境,难闻的气味,让还在此居住的两户居民苦不堪言。经过此次治理,原来堆积如山的垃圾不见了踪影,被平整过的土地面貌焕然一新,被净土遮盖后的土地上还出现了小菜园。“种上绿植,提醒大家这里还有人居住,就不会有人在这继续倾倒垃圾了。”黄丽春解释道。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依法履职紧密结合起来,聚焦社会关切问题,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献计出力,制定“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将服务发展大局、助力改善民生、强化民生实事办理、保障代表履职、帮助基层解决困难五个方面9项具体任务作为办实事具体内容,并逐一明确了责任领导、具体责任和完成时限,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和惠及群众的实践成果,努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走在前、作表率。目前,确定的9项实事中有4项已基本完成,其他5项正在积极组织实施中。(记者 马正礼 实习记者 李永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