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开5天 每天至少两小时 今秋开学我市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
市教育局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课后服务的重要意义,将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作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的重要途径,作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举措,确保课后服务全面高质量开展。
服务时间:每周开5天,每天至少2小时
按照“能开尽开、应开必开”的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在2021年秋季学期前加强谋划部署,把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与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等工作一起统筹推进,8月底前完成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的制订,做到“一县一策”“一校一案”,确保2021年9月开学后,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达80%以上,11月达90%以上,2021年年底基本实现城市及县城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校内课后服务时段包括早、午餐,午休及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初中学校可在周一至周五晚上开设晚自习。各县(市、区)和学校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上门家访、征求意见等各类摸底调查方式,全面掌握学生课后服务需求情况,结合实际落实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确保结束时间与当地企业单位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尽量吸引有需求的学生每周5天都参加课后服务。
服务内容:分学业辅导服务和素质扩展服务两大类
课后服务分为学业辅导服务和素质扩展服务两类。
学业辅导服务包括学生自主作业、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教师答疑等学习活动。学校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学时的学业辅导服务,指导小学生在校完成当天书面家庭作业、初中生在校完成大部分书面家庭作业。素质扩展服务则包括积极开发设置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同时,市教育局也对中小学各阶段的课后服务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小学阶段课后服务内容为:一、二年级以团队活动、体艺活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手工操作等为主,不得借课后服务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以上以作业辅导、学业指导、体艺活动、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团队活动、综合实践为主。指导三至六年级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家庭作业。
初中阶段课后服务内容(含下午课后服务及晚自习)以作业辅导、学业指导、答疑解惑、体艺活动、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综合实践、科技创新、团队活动为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提升,对学困生进行补缺补差。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家庭作业。
服务渠道:学校内部供给为主,购买服务为补充
课后服务以学校内部供给为主,购买服务为补充。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职工承担,可聘任退休教师、志愿者参与,也可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开展服务,或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购买第三方社会机构提供的课程和师资。
各学校也可通过线上教育资源开展课后服务。市教育局将组织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员等,通过“桂林名师云课堂”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报告、在线答疑、个性辅导等,免费服务学生课后个性学习需要。
各学校可动员社区、志愿者团队等公益组织进入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学校提供场地、设施等条件,公益组织提供经费、师资等支持。
学校师资力量确实不足且学生有需求的非学科类课后服务项目,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具有专业资质和良好社会声誉的第三方社会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校外育人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活动中心、少年宫、科技馆、高科技企业、德育教育基地、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文化馆等开展参观、学习、训练、体验等活动。
服务收费:坚持自愿和普惠非营利的原则
课后服务怎么收费?会不会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
市教育局明确: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确保课后服务可持续开展。
采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方式的,根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教育厅即将下发的相关规定执行,各地需出台收费管理办法,加强对收费标准调控,防止过高收费。坚持自愿、普惠非营利的原则,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购买社会机构服务,支付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