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点评!年内47只公募基金清盘,基金业“优胜略汰”提速
近期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25万亿元。这是时隔四个多月后,公募基金规模重返27万亿元之上。在基金业快速发展之际,公募基金“优胜略汰”也正在提速。
公募基金“上新”“清盘”同步进行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28日,年初至今合计有120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新基金成立,未来3月一整月有近60只基金即将发行。
(资料图)
在持续上新的同时,公募基金清盘也正在进行,2023年以来,已有47只基金遭遇清盘(截止2月27日)。在过去的2022年,共有375只基金清盘,清盘产品数量整体保持高位。
基金清盘主要有三大归因
据统计,清盘的47只基金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共计16只,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其中11只灵活配置型基金、3只偏股混合型基金、2只普通股票型基金。
一般而言,基金清盘的理由可以归于三类:一是经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二是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三是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清盘条件。
在今年清盘的47只产品中,绝大多数系“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例如中融量化精选A、建信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ETF、中金量化多策略等。
少部分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例如嘉实先进制造100ETF、中银标普全球资源等权重指数(QDII)等。
不过上述清盘的47只基金中,绝大多数规模小于5000万元。例如中融量化精选A规模仅0.01亿元(截止2022年12月31日,下同);建信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ETF的规模也仅0.34亿元,中金量化多策略规模仅0.12亿元。即便上述基金不通过持有人大会表决未来也可能会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而清盘。
业绩不佳是权益类基金被投资者抛弃的主因。2022年,市场整体波动较大,行情遇冷,对基金产品尤其是权益类产品的影响会更大,业绩不佳导致基民持基体验较差导致赎回量增加,从而使得基金规模骤减,最后自然会面临清盘结局。
此外,市场震荡环境下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加大,业绩容易不达标,导致市场吸引力不足,较难吸引到新资金的认购。一些只有几亿元的小规模基金正是此类情况的“多发地带”。
基金清盘有利于维护行业生态健康
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下,基金清盘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推进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维护基金业长期健康发展。
兴业研究显示,基金清盘有诸多好处:一是基金清盘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帮助投资者规避费率高昂的小规模基金产品以及运营不善的基金公司;二是清盘机制常态化有助于基金公司将资源集中到优质产品的运营中,推进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三是基金清盘机制清理了无法适应投资者需求、经济形势变化或者政策监管要求的基金产品,维护了行业生态健康。
基金清盘是市场正常的新陈代谢,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目前监管审批提速导致基金产品供给大幅增加,行业竞争变得空前激烈,缺乏长期业绩和特色的产品自然容易边缘化。
在基金实际运营中,必然会有部分基金失去投资者信任造成大规模赎回,而对于这类规模过小的基金及时进行清盘,既是对投资者的保护,也有利于资金资源更集中在优质产品中。
同时,基金清盘常态化也在倒逼着基金管理人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设计水平,努力做好现有产品管理工作及客户服务,审慎发行新产品。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以及承受能力等,在整体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不能盲目跟风。
〖 证券之星资讯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