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中国重返煤炭和核电
面对全球能源危机,欧洲和中国不约而同重返煤炭和核电,但导致欧洲与中国煤炭消费量攀升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在碳中和目标下,考虑到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条件,欧洲重新去煤的时间有可能比中国短,中国需要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加快煤炭清洁利用。
重返煤炭导致消费总量增长
受到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影响,欧洲和中国重返煤炭,2022年全球和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均出现增长。
(资料图片)
国际能源署(IEA)在此前发布的煤炭行业年度市场报告中分析,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将增长1.2%,达到创纪录的80多亿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张安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供给、销售价格、未来预期等发生了较大变化,许多国家或消费者由其它能源部分转向煤炭,从而引起国际煤炭市场产销形势的变化,加上水电、核电出力降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22年全球煤炭产量、国际煤炭价格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吴疆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2022年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天然气价格高企,煤炭价格相对较低,使得煤炭成为天然气的替代能源,出现了近年来在国内能源消费占比中反弹的情况。
张安华坦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增进了我国对煤炭资源战略价值的认知,从较快推进煤炭减量化进程转为谨慎合理地向前推进。同时,为了保障能源安全,有序释放了部分煤炭产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中有所提高。
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虽然欧洲和中国都不约而同地转向煤炭,但两者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张安华表示,相同的原因是世界能源局势变化。不同的是,欧洲是在没有能源自主、相邻性能源局势竞争激烈、整体经济形势非常负面等情况下,较为被动地调整;而我国主要是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兼顾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结合长远发展目标,积极主动地调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殴洲的能源危机主要是俄气减量和断供,使得天然气发电受重创,不得不重启煤电或推迟核电退出,煤炭是欧洲的权宜之计;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据主导地位之前,煤炭的地位仍然重要。
上海钢联煤焦事业部煤炭分析师詹妮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进一步分析,从装机规模及发电量观察,煤电仍然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也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电源。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4%-5%左右,电煤消费量将增加。
吴疆认为,中国的资源禀赋条件是富煤少油少气,煤炭是中国的兜底能源,从当前储采比看,还有较大的上产空间,应当更加重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我国在煤炭的清洁利用上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张安华指出,我国煤炭清洁利用体现出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一是煤炭清洁利用水平较高,尤其是燃煤发电方面,污染物排放处理、煤炭利用效率等均为世界领先水平;二是相关标准较高,90%以上的燃煤电厂实现超净排放,诸多排放标准高于国际一流水平;三是产业链比较完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流程;四是煤炭清洁利用体系规模庞大,基本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体系;五是管理体系比较完备,既有行政性管理,又有市场化措施。
尽管世界和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出现阶段性上涨,但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张安华指出,中国煤电的减量化进程会暂时略有放缓,减量化方向不会改变,达峰大约在2025至2030年间,但煤电的存在会持续到2050年左右。
“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能源总需求规模太大,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25亿千瓦,要较安全、完善地建立起支撑新能源运行的新型能源体系,需要较长时间,并有待于科技进步。”张安华说。
整体来看,经过多年的稳步推进,中国能源绿色转型的整体趋势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