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出产业新动能——宜昌全面推进“四个建造”助力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三-最新快讯
自3月1日起,宜昌中心城市、县市区城区全面推行装配式建筑全覆盖。上半年,全市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175万平方米。
磷石膏建材动态发布9类30个磷石膏建材产品目录,产品远销江浙沪湘地区,100多个房建项目、20多个市政项目使用磷石膏建材产品,综合利用量已达135万吨……
截至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建筑建材工业企业24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91.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0.35%,同比增长35.9%。
(相关资料图)
一串串数字,见证着宜昌建筑建材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宜昌市加大以绿色、智慧为核心的建筑产品供给,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推进传统建材向新型绿色低碳建材转型,大力推进产业链提升工程,推进建筑建材产业高端化发展。
聚力“六链” 细分拓展
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活。全市聚力培育钙基材料、硅基材料、陶瓷基材料、绿色建造部品、碳基及纤维新材料、磷石膏产业化开发“六大”建筑建材产业链,着力在水泥、玻璃、陶瓷、石膏制品、石墨制品以及装配式建筑预制结构件等细分领域拓展。
立足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积极培育区域特色建材产业,已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生产基地。远安依托特色青石资源形成了古建筑专用的特色石材产业;当阳构建了玻璃深加工、建筑陶瓷产业集群;长阳构建了以食品钙、医药钙为特色的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宜都形成了以卫生陶瓷、磷石膏综合利用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秭归立足光电产业形成了以光学玻璃为代表的特种玻璃龙头企业等。区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绿色发展 转型提能
近几年来,全市建筑建材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工程,加快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21年,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当阳豪山建材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中材(宜昌)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产品入选国家绿色设计产品。混凝土规模以上企业均通过生产企业绿色生产达标考核,行业绿色生产、清洁生产水平在全省居于前列。
围绕“前端减量、中端提级、末端应用、全程治理”目标,全市持续推动磷石膏综合治理“前端减量”,鼓励引导磷矿开采企业与磷化工企业联合,坚持以磷矿开采减量化,促进磷石膏减产和磷矿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磷石膏综合利用“产消平衡”,推动磷化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磷矿总生产规模3295万吨/年,磷石膏实际产生量1243万吨,实际综合利用量651万吨,综合利用率52.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21.53万吨……
推进实施链长负责制,以强链、补链、延链、融链为方向,加快做强做大重点产业链规模、提高发展质量,向深处发力,向末端迈进,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绿色战役,持续在宜昌建筑建材产业全面打响。
统筹推进 融合发展
今年初,宜昌市制定了《宜昌市建筑建材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建立建筑建材产业链工作网络,统筹协调推进。在当阳、宜都2次召开建筑建材现场推进会,会同专业团队组织赴7个重点县市以及部分市直部门开展调研,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编制《宜昌市建材产业发展规划》。
随着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宜昌市建筑建材产业链招商传来捷报:1月至6月,全市建筑建材签约项目80个,协议投资227.9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协议投资92.5亿元,投资18亿元的中路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25亿元的葛洲坝水泥当阳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
“未来五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已纳入了宜昌建材产业发展规划。”宜昌市建筑业协会建材分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建材业发展推陈出新,日新月异,宜昌将大力推进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建筑业和建材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全面融合的现代建材产业体系,跻身千亿产业目标指日可待。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兴建 通讯员 贾慧
【来源:三峡宜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