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能源:创新探索多能互补-焦点速讯
绿色低碳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双碳”形势下,伴随着新能源加速发展和用电特性日益变化,陕煤集团府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府谷能源公司”)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扣“双碳”目标,把握“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趋势,以创新驱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绿色发展体现到企业发展的各方面,形成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条多能互补的高质量碳中和发展之路。
困境之下踏出一条混合燃料节能之路
府谷能源公司现有2×300MW新元电厂,年发电量30亿千瓦时左右,消耗原煤150万吨。尽管该电厂在陕北这片能源大地上显得“微不足道”,但历经近10年发展,因创新走出一条混合燃料节能之路,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资料图片)
该电厂自2016年建成投运,时值“煤价高位+电价低迷”双向高压,加之设备“新”,人机处于“磨合期”,运行之初,因锅炉磨损及煤炭成本高等因素,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小压力。
唯有奋起而为,方能不负所托。府谷能源公司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历经多方讨论交流、研究考证,支持该电厂率先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管上增加防磨格栅,这项技术创新将发电机组一次性连续运行时间延长至4000小时以上,保证发电机组一年内不因“四管”泄漏停机,获得2019年中电联电力科技创新二等奖。
同时,创新思路,将原来设计以原煤、矸石为燃料的发电机组改造成能掺烧煤泥、煤矸石、粉尘、城市污泥等多种低热值燃料的机组,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尤为突出,实现全流程降耗减碳。
从小比例掺烧干煤泥到新建煤泥综合利用节能技改工程,经过2年多反复试验,最终实现煤泥、煤矸石、城市污泥等低热值燃料耦合掺烧,掺烧比例稳定在60%以上。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形成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大比例煤泥掺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科技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先后荣获2022年度电力行业、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奖等多个奖项。
实践证明,该项技术成果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截至目前,该电厂掺烧低热值燃料逾300万吨,节约标准煤100万吨,节约费用约5亿元。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陕西省工信厅授予的“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有了以上成功经验的助力,“十四五”期间,府谷能源公司大力推进沙梁川、袁大滩等5个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高效煤电项目立项的信心保持不减。
逆境之中踏出一条产业闭环降耗之路
近年来,为进一步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综合能效,拓宽提升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集约型发展之路,府谷能源公司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上狠下功夫,多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标行业标杆企业进行观摩学习,建立常态化企业内部研判交流机制,采取以提高能源、原材料、产品综合效益,降低能耗的方式形成产业降耗闭环,企业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得到有效降低。
该公司充分发挥“发电+电石生产”协同发展优势,实现“双向供给”,一方面,可降低电石厂能源成本;另一方面,电石生产过程产生的飞灰、炉渣成为供电厂发电的“新能源”。据统计,2022年,电石厂仅能源成本就降低400余万元;收集利用的近60000吨除尘灰,为电厂节约燃煤约75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000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600万元。
“延链+补链”,实现企业自产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府谷能源公司将电石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经除尘净化后用于煅烧石灰,将收集到的净化灰作为燃料燃烧,释放热量烘干电石生产原料;积极筹划利用电厂炉灰生产气泡砖、装配式建筑材料等新项目……一系列举措,不仅将本企业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吃干榨净,还可将周边工业园区和城市生活废弃物统统转化为“新能源、新材料”,让方圆50公里范围的固体废弃物实现“二次再生”。
顺势而为踏出一条新能源降碳之路
低碳时代,传统能源企业如何甩掉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完成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
面对这一历史性课题,府谷能源公司紧盯国家能源政策,始终坚定“以电为本,多能融合,清洁高效,零碳发展”的战略路径,紧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以改革为分水岭,乘势而上,“加码”前行,通过建立区域包干和跟投激励机制,以“立足陕北、辐射全省、走向全国”为路径,坚定不移开发布局新能源产业。
历经几年发展,府谷能源新能源项目开发实现“多点开花”。截至目前,该公司先后建成新元厂区8MW分布式光伏、府谷50MW分散式风电和定边冯湾300MW平价光伏项目,随着靖边王渠则100MW风电项目获得核准,旬邑200MW风电项目竞配获批,标志着该公司已拥有5个新能源项目,新能源装机容量约700MW,位于全省国有重点企业前列。
至此,府谷能源公司推动形成了风、光、火发电多能融合,以绿色低碳新能源中和传统发电高排放的产业布局,新能源减排量及碳排放交易权交易量中和了约12%的火力发电碳排放。据统计,2022年,府谷能源公司发出绿电3.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1.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万吨,为企业做大做强、陕煤集团绿色发展再添“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