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引”——
坚定群众脱贫奔康的斗志
扶贫先扶志。通江县信用联社注重用金融知识、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的合力,激励贫困户增强脱贫自觉,坚定奔康自信,保持奔康干劲,进而打开致富之门,迈向小康之路。
用金融知识引领思维脱贫。一方面,结合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晏阳初金融志愿服务等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金融知识、征信知识、反假币知识宣传,不断完善金融知识来源渠道,切实提高群众金融知识水平,彻底根除贫困户“站着等、等着扶”的思想;另一方面,围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精准扶贫大局,联社中层干部常态化开展“送金融政策宣讲下基层”和“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领导干部带队进村入户讲脱贫梦、致富梦、小康梦,通过点对点、面对面地上院坝课、开田坎会、摆“农门阵”,引领群众在展望愿景中增强脱贫斗志,在熟悉政策中明晰脱贫路径,逐渐摆脱意识和思路贫穷。
用金融服务引发奔康干劲。以着力解决群众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出发点,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为务工人员量身定做了通江亲情卡,让异地务工人员同样能享受到信用社便捷、实惠的金融服务;针对城区居民,发行蜀信公交卡,方便广大群众“绿色出行”。二是加快电商平台推广和综合金融便民服务站建设,为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提供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加强物理网点建设、电子机具布防和电子渠道建设,积极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切实满足群众更广泛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全覆盖,提高贫困乡镇、贫困农户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和便利性,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目前,通江联社共布放自助取款机具101台、POS机497台、EPOS电话支付终端584台,设立金融便民优质服务示范点5个。多元、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不仅让更多的贫困户看到了通江县信用联社助农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更有效激发了贫困户摘帽脱贫、奔康致富的强力干劲。
用金融创新引启致富门路。成功推广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信贷产品,有效破解了农户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缺失和融资瓶颈难题。一是结合农村“八权一股”改革,创新推出“特色产业贷款”产品,有效解决了专业大户、专合组织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联社通过林权、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牧业特色产业所有权、标准化基地用益物权担保贷款模式,向巴蜀白茶、巴山牧业、巴中卓轮林业、隆和林牧场、巴山红猕猴桃专合社、健森葡萄专合社等公司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授信1.58亿元、发放贷款9100万元,支持其以土地流转方式建设产业基地,发展红心猕猴桃、巴蜀白茶、巴山土猪等农业特色产业。其中,向巴山红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500万元,带动贫困户从事红心猕猴桃种植400多家;向健森葡萄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800万元,带动贫困户从事葡萄种植200多户。二是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基础上,以农户承贷承还、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的方式,向6户种植大户发放“合作社+基地+农户”贷款220余万元,大力支持种植大户发展猕猴桃、葡萄等特色产业。以农房抵押方式向永安镇1户农户发放贷款10万元支持其自主创业脱贫致富。三是积极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程,竭力助推贫困户就业增收,脱贫致富,全县已授信贷款6.46亿元,为667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53万元。贫困群众利用小额扶贫贷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种植核桃、茶叶、中药材、蔬菜等3万亩,饲养黄牛2000头、生猪2万头、巴山土鸡10万只,发展食用菌10万袋、建农家乐20家,预计产值达1亿元。
通江县信用联社“三员三引”扶贫行动精准发力,把力量用在打基础、管长远的地方,实现了精准扶贫从“站着看、等着扶”到“想法子、主动干”,充分调动了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大力推动了金融助推金融扶贫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