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必须要有会吃苦、没有上下班时间、能抗压、危机处理、不要冲动和结合资源的六项精神,现代社会变化太快,计画往往赶不上变化,有时最初目标往往无法实现,却因其他的小插曲完成。
二○○五年第一次创业,与朋友一起做医疗器械进出口,两年半后以失败告终。总结原因是没有志同道合的信念,即使领导人能力很强,团队向心力、创新力、竞争力要是不足,很难经营下去。
还没创业前,就已参加高雄国际青商会,并担任青商会台湾总会大陆事务部副主委,当时与广州市台办、共青团的交流经验,第二次创业是在二○○八年,与朋友一起做贸易,从台湾进口工具机到东莞和江苏。
到人生地不熟的东莞,只好一一登门拜访可能潜在需要工具机的公司,交友贵交心,这些老闆专业能力不差,所以先从财经、两岸世界局势聊起,聊三、四次后,发现大多曾待过台湾工厂、学徒出身,有了共同话题后,他们就愿意给机会、试用产品,慢慢地打开市场。
二○一四年下定决心,从进出口贸易转型做教育谘询,是因为二○八年的金融危机。当时大陆推人民币四兆元经济刺激政策造成产能过剩,应收帐款无法如期收回来,影响到公司营运,抱着「不转型如同等死」心态,慢慢把重心转移。
去年六月,公司转型为企管顾问公司,引进台湾、香港的教育培训课程,在广州针对亲子教育、企业培训等开班授课。恰好当时广州市台办、共青团想做一个公益分享平台,协助台湾青年到广州就业或创业,于是想到我。
回顾刚来大陆创业,从零到有,发现走过的路越坎坷,获得经验越多,台湾年轻人普遍抗压性不高,无法体会创业的意义,讲一百次不见得会懂,得要亲身体验才知道。
转型、创业不一定会成功,失败机率还可能比较高,但把握每一次可以起来机会,相信上帝关了一扇门,一定会再开一扇窗。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