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仅仅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现在甚至互联网对农业都产生巨大变化。互联网+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打造新型农业是未来互联网+农业必然趋势。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都是未来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作为农业信息化主管司局,承担着“信息进村入户”、“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重点工作,在指导和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服务器”的巨大作用,助推了“互联网+”理念、技术及发展模式在“三农”领域的落地生根。值此大会召开前夕,记者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相关工作对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进行了专访。
“互联网+”辐射“三农”各领域,促进新农民培育
记者:有人说,“互联网+”拥有神奇的力量,能激发各种传统产业活力,在您看来,“互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有何特点,会爆发怎样的能量?
唐珂:我理解的“互联网+”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三农”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互联网+”现代农业指的就是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这个领域的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经历1.0、2.0、3.0版本,进入4.0阶段,四个版本可以总结为:依赖劳动力投入的传统农业、应用大型机械的规模化农业、集成信息技术的精细化农业、实施全流程把控的智能化农业。以打比赛作类比的话,我认为前三个发展阶段属于农业信息化的“上半场”,侧重于在数量上增加,从概念上介入,可以说是粗放式管理经营。从2014年开始,进入了“下半场”,将展开农业信息化的“精耕细作”,要上档次、上水平,开始站在更高层面统一设计,进行资源融合,为整个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服务。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其中信息化与另“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应属覆盖与被覆盖、渗透与被渗透、强化与被强化的关系。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领导多次对“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农业电子商务等农业信息化工作作出部署。农业部党组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纳入农业部20项重点工作。而地方进行的实践探索,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经营、高效化管理和便捷化服务上取得显著成效。从中央到地方已形成广泛共识,农业信息化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到了需要认真总结、加快推广、规范管理的重要阶段。
“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正好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背景,符合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农业信息化将成为助力器和新动能,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此时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十分必要。首先,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过去以生产为中心,转变至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为中心,通过以销定产倒逼实现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这需要我们用信息化的手段助推实现全产业链变革、全要素资源整合。第二,“信息鸿沟”已成为城乡差距的重要体现,城乡信息服务不在同一起跑线。从这点看,也应该加大服务力度,让农民在信息服务上拥有更多获得感。第三,目前的农业数据割据现象比较突出,只有联网共享才能提高效率。第四,“互联网+”正在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第五,“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应用,可以加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知识、有文化、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农民,在信息化的助力下能够以一当十,辐射带动新农民新主体的成长,较大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