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主要消费场所的服务领域就涌现了大批创业公司,比如上门美甲、上门洗车、上门按摩等等。但所有上门服务都有那么强的需求吗?从应用场景上来看,上门服务可以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要上门才能完成的服务,比如上门家政、上门维修,这是刚需;另一类是不必须上门也能完成的,比如上门洗车、上门推拿。这些服务本来在线下就可以完成的,甚至到专门门店,还可以享受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今年上半年倒闭的博湃养车,我认为其模式就是伪需求。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就曾说过:“汽车后服务市场大部分都是极低频的服务,获客效率和服务效率都很差,做起来会很痛苦。” 而博湃养车就是想逆流而上,期望通过低价、补贴的方式来抢占用户,甚至培养用户习惯。殊不知,这种玩法是建立在强大资本支撑下,一旦没钱补贴,用户就不会使用该产品。
类似博湃养车这种过度依赖资本的商业模式,如换做高频领域的出行和餐饮行业,或许还能依靠资本力量,强行养成用户习惯。而面对低频且用户习惯尚未建立的领域,这种商业模式则显得过于主观和强奸用户了。曾有个著名投资人给过创业者忠告:如果一个商业模式很复杂,做起来很痛苦,那它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
作死类型三:跟风创业
手机行业向来被认为是低成本、高利润的行业,所以在该行业曾有两波创业高峰,一波是家电企业集体入场,一波是互联网企业集体入场。实际上,中国智能手机竞争早已进入红海,其已从单纯比拼参数、比拼价格,升级到了比拼用户体验、软件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资本运作能力。且这个领域 马太效应明显,你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在这个行业将很难生存,现如今的锤子和小米就是典型。
一度以营销和众筹模式见长的大可乐手机在今年初宣布倒闭了。在我看来,大可乐是典型的跟风创业作死类型。所谓跟风创业,就是当下哪个行业热就去做哪行,不管自己团队、技术、产品是否擅长于此,先忽悠来投资人的钱再说。相比大可乐出彩的众筹式营销模式,其硬件设计、产品质量、交互体验、售后服务等核心指标都乏善可陈,同时由于体量小,与供应商无议价能力,导致其产能严重不足。在后期,关于大可乐手机质量的井喷式客诉足以反映以上问题。与其说大可乐手机死在了资本寒冬下的融资受阻,不如说其是死在了自己在没有核心优势情况下,便贸然进入手机制造业。
其实美食餐饮领域,也有很多跟风创业现象,比如死在天使轮的爱私厨和小e管饭,都是因为没有清晰的定位,难以找到盈利模式、高昂的获客成本、很低的品牌渗透率而在与众多同类公司竞争中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