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对消费者来说,网络约车是最近几年受益最明显的,也是对传统产业变革冲击最大的领域。Uber和滴滴功不可没。但是,一码是一码。网络约车市场,是共享经济的排头兵,是互联网+最深入的典范。但是,网络约车市场又是社会性和公共性极强的领域,几乎是未来人们出行的最重要社会基础设施。我们已经饱受原来行政垄断对出行市场的长期不良影响。今天,一场在资本主导下,赤裸裸的瓜分全球市场的垄断行为,可能更值得人们警惕。共享经济是互联网经济迄今最美好的礼物之一。在赤裸裸图谋垄断的,曾经共享经济美好的愿景一下子黯然失色。告诉我们,没有良好的制约和治理机制,互联网领域从最美好到最邪恶的,也可能只在一念之间。
滴滴Uber合并同样是全球互联网竞争的巨大倒退。首当其冲,是之前全球范围和滴滴一同组建的“反Uber联盟”。随着滴滴临场叛变,联盟面临瓦解,全球竞争格局一夜生变。使得原本与Uber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其他竞争对手,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可能也是决定Uber忍痛割肉的重要回报考量。随着Uber估值节节高升,还没有IPO的Uber背负的百亿美元级融资,已然成为其越来越不堪重负的包袱。Uber要尽快完成上市,就必须加快利润变现。而竞争压力的降低,才是可以放手谋取利润的关键所在。Uber从全球大局角度出发,以“牺牲”中国市场为代价,纯粹从商业利益角度看,显然是一举两得的一笔好买卖。
从双方交易后披露的有限信息来看,交易之后,滴滴并不只是固守中国市场,而争取了一定的国际化空间。毕竟,今后双方是一家人,全球市场再也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共谋关系。剩下的主要是根据双方的优势,如何划分领地、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根据滴滴的声明,明确划归滴滴的领地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欧洲、俄罗斯等地”。上述声明之外的领地应该主要划归Uber。初步可以判断,滴滴将放弃美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除中国之外的第二、第三大市场。当然,滴滴可以在美国硅谷保留研发中心。这样一来,期望滴滴大刀阔斧走向全球的人们只能大失所望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全球化的进程又一次遭遇重挫。
总之,无论从中国、美国还是全球互联网产业看,还是从消费者和共享经济看,从竞争、创新和全球化看,滴滴与Uber的这起购并,本质上都是一次逃跑,一次放弃,一次退步。但是,这绝不是中国互联网应该庆贺的胜利。滴滴也不会因此成为最终的赢家。这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共输的故事,而为此埋单的,还有我们每一个网络约车的司机,我们中国的每一个消费者,还有全球更多的人们。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