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与每一个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取向有关。
在资源短缺、大城市病等约束之下,限制人口确有其必要的一面。以北京为例,因为水资源的严重匮乏,用水缺口需要依靠高成本的南水北调等方式补足,北京于2014年成为了全国自来水价最高的城市。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表示,如果任由人口涌入,对一些城市的承载力确实会造成很大负担。
目前,大城市控制人口的最理想状态莫过于实现“腾挪”,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疏解低端,以达到人口的最优配置。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产业调整手段。譬如上海提出,以产业升级调整人口存量,以功能疏解调控人口增量,有序疏解部分城市功能,促进人口合理分布。
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首次出现15万净流出,21世纪经济报道曾援引当地学者的观点指出,这其中有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一些低端制造业和产业从业人员被挤出上海。
但国家高端智库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市场本身会有腾挪、置换的规律,政府做一些引导无可厚非,但不能简单的说只想要高端产业和人才。“任何城市都是一个有机系统,如果只留下博士,谁来做基础服务呢?”
深圳样本
目前,深圳采取的策略是“逆市”放松人口政策。
根据深圳几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户籍迁入若干规定》等文件,深圳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新增居住社保入户渠道,将长期在深工作和居住的存量非户籍人口有序转化为户籍人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深圳争夺人才有其“追赶”的客观必然性。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曾透露,深圳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为24%,而北京、上海、广州的这一比例均超过了30%。
此外,深圳长期存在人口结构倒挂的问题。2015年,深圳全市户籍人口为354.99万,占常住人口比重仅为31%。相比之下,同期北上广的该项比例分别为62%、59%和63%。
不过,根据Demographia网站今年4月公布的数据,北京、上海、广州-佛山、深圳的市区人口密度分别为5200、5800、4900和7000人/平方公里,深圳已经是最为“拥挤”。此外,深圳无疑也是最早陷入土地资源稀缺瓶颈的一线城市。
做出这一决定,表明深圳希望在“人才争夺战”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