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20峰会召开前夕,9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在杭州举行,易纲副行长就二十国集团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与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介绍中方看法和主张。
关于促进经济增长,易纲谈到,G20承诺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从短期看,全球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那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非常重要。从中期和长期看,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更加重要,我们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在具体的政策执行中,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短期和中长期政策结合起来。
关于货币金融体系,易纲谈道,我们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就是要更广泛地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平衡地考虑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之间平衡的、互利共赢的关系。一个好的国际货币体系,能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能够及时地识别风险、预警风险、防止危机、处置危机。金融稳定就可以支持实体经济。今年中国为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主要做了扩大SDR使用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自去年12月1日接任G20主席国以来,中国大力推动结构性改革。结构性问题是全球经济失衡、复苏进度不如人意的主要原因。结构性问题不只存在于发展中经济体,也存在于发达经济体,还存在于全球治理结构、全球经济结构、全球金融结构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因果关系。结构性改革应该涉及所有这些方面。另外,政策工具组合也存在结构性问题,同样需要改革。在G20的框架下,中国重点推进全球治理结构和全球金融结构的改革,包括致力于建立一个广泛参与、更加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一个更加稳定的全球金融体系;在政策工具组合方面,推动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加强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政策的重要性,而不是过度依赖货币政策。
首次G20峰会于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当时的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全球经济衰退。G20的领导人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日益复杂和不透明的金融产品,随之产生的过度杠杆操作,再加上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风险不断积累并最终爆发。为此,G20决心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例如,今年继续落实已经达成共识的金融部门改革措施,包括巴塞尔协议III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标准。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还有两个。一是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结构性问题,美元一家独大,美国利用这种地位通过金融体系吸引全球资本。这是导致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二是各经济体滥用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表现为货币政策骤松骤紧,在经济增长低迷时,通过不断加大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进行刺激,造成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然后,为抑制通胀和泡沫,又迅速收紧货币政策,导致泡沫破灭,造成金融危机。过度依赖货币政策的理论根源在货币主义。所以,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结构性问题与滥用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它们通过汇率波动和资金跨境流动联系起来。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问题,也开始反思滥用货币政策的后果。但是,显然反思并没有深入下去,实质性的改革更是没有什么进展,国际货币体系仍然是美元一家独大,货币政策仍然被滥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仍然有结构失衡的风险,资产泡沫仍然有被吹大又被压破的可能。
中国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政策工具组合的改变,能够对各方面的结构性改革起到支持作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有利于全球经济结构平衡。不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则有利于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而有利于金融稳定。所谓稳健,是指流动性松紧适度,不骤松骤紧,这需要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连贯性,也需要各经济体之间加强协调性。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的金融形势下,实体经济才可能得到充足的发展空间,结构性改革才可能真正得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