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提升参与国际分工协作和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同时,通过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建设国家向西开放门户城市。
事实上,构建三大经济走廊仅仅是成都下的一盘“先手棋”,以互联互通的交通走廊为基础,成都正深度参与国际化分工,集聚新的高端产业。
“我们将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现状、资源禀赋和我市‘走出去’实际,选择30个重点国家深度开拓。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提升双向投资合作水平。”成都市商务委相关人士表示。
众人拾柴火焰高。针对企业“走出去”的具体路径,成都还使出了“抱团”这一利器。《行动计划》提出,“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强我市‘走出去’企业联盟建设,推动企业抱团出海。”
为此,《行动计划》也提出将支持有实力企业和国家级开发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或参与建设加工制造型、商贸物流型、资源利用型、农业开发型产业合作园区,同时鼓励优势企业海外投资和扩大服务业境外投资、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走出去”沿线合作平台
在搭建经贸交流平台规划上,成都将“友城”放到了关键位置,提出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城规模,加快发展一批经济合作伙伴城市,创新合作模式。
打开世界政经版图,“一带一路”东接亚太经济圈,西入欧洲经济圈,地位举足轻重,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约44亿,生产总值约23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三年以来,它已经成长为具有广泛包容性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区域合作大平台。
事实上,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沿线城市均在各自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中,寻找、锁定“一带一路”版图中的重点发展方向,但真正将它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的却凤毛麟角。
《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推进优势产能国际合作,重点围绕成都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轻工建材等9大优势产业,分行业制定国际产能合作计划,指导企业有重点、有目标、有组织地向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