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产业 >

化工物流一体化服务需跨几个坎儿?-环球焦点

来源: 现代物流产业网 时间: 2022-12-29 15:01:36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李志军曹朝霞


(相关资料图)

今年以来,化工物流行业直面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疫情的严峻挑战,整体规模逆势上升;同时在宏观调控及工业需求回缩的影响下,行业运力增长进入低速稳定期,企业经营压力相对增加。在机遇与挑战之下,以数智化提质增效、进行深度的数智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头部化工物流企业也在一定的数智化水平基础上向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转变,与上游物流企业、化工生产企业间的业务链接与整合进一步加深。

面向未来,在我国《“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指引下,以安全性为行业第一标准的化工物流,其数智化转型呈现出哪些特点?化工物流企业向一体化服务转变需要克服哪些难题?为此,《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秘书长刘宇航。

刘宇航指出,与电商等消费领域的智能化发展路径不同,化工物流行业是一个传统物流行业的典型代表,其数智化发展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保障物流服务的安全性;而其建立在数智化之上的一体化服务,既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企业突破技术和协同发展之瓶颈。

化工物流规模增长 企业经营压力大

《现代物流报》:时至年末,您如何看待今年我国化工物流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和特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秘书长 刘宇航:从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石化行业延续了去年稳步回升的态势。上半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3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500亿左右,石化产业的生产和制造环节提供的市场空间比较大,带动了整个石化行业的物流需求。因此,我们判断今年化工物流市场整体规模总额预计达到2.4万亿,比去年的2.2万亿规模有所增长,可以说石化行业对于化工物流的项目需求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从行业特色来看,物流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就是管控政策收紧,社会生产和工业需求整体回落,影响到物流需求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具体到化工物流行业,今年企业经营层面道路运输企业受影响较大,水运及仓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绝大部分物流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在提升,行业企业经营的整体情况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不能忽视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是同步下降的,特别是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了。在固定成本如人员成本、油耗成本之外,人员服务、设备设施闲置等隐性成本有所增长,防控成本也在增加,企业经营压力比较大。同时也看到市场的整体需求增速保持稳定上升。

化工物流行业数字化以安全为要

《现代物流报》:在机遇与挑战下,数智化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之一,头部化工物流企业也在进行数智化转型。化工物流的数智化有哪些特点?近年来有哪些发展?

刘宇航:近年来国内产业包括物流业转型升级都离不开数智化的演变,从信息化、互联网化到数字化。数字化既是提升沟通和决策效率、信息准确度的途径,也体现了企业物流或供应链服务的能力,是行业共同面临的市场新期待。

与电商等消费领域的智能化发展路径不同,化工物流行业实际上仍是一个传统物流行业的典型代表,它的交货周期、运输运距和品类变化相对不那么复杂,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特点,因此整体来看,近两年化工物流自身的发展对技术升级改造、对数字化有迫切需求,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并走在了前列,但是整体变革并不明显。

化工物流业数智化发展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保障物流服务的安全性:化工物流企业采用智能化的、主动安全类的设施装备时间较早,延展至今将近10年了。在企业内部以及上下游客户间信息化平台的对接包括销售系统、智能结算系统、车辆在途监控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和相关的车辆设备在线在途的远程检验检疫系统方面,以及仓储环节中园区的巡视、预警系统和自动化、无人化设备的使用方面等等,这几年发展比较快,也较为领先。

《现代物流报》:“十四五”期间,化工物流数字化有特定的航向吗?

刘宇航:整体来看,“十四五”数字化改造是为了服务于我国产业的整体升级改造,各个领域都是在这个统一的背景下实施,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化工物流行业有其特殊性,安全是该行业的第一选择,也是第一标准。任何改造和优化,都要以进一步保障物流作业和相关行业的安全生产、安全运营为基础条件。

我认为“十四五”期间化工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目标主要有三个:一要以保证安全为第一要务。二是在此之上,应发挥化工物流的专业化特色,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的专业化服务保障能力,比如运输路线的优化、节能减排投入、对货主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方面的投入等。此外目前物流行业面临一线从业人员紧缺等新的挑战,所以我认为数字化改造的第三个维度就是如何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和产品来改善高风险环境下就业人员缺失的问题,保证危险环境下运维服务的可靠性。

《现代物流报》:您如何看待数字化对化工物流业的意义?

刘宇航:从数字化作用本身来讲,我觉得第一一定是正向的,不管是产业数字化,还是企业管理的模式数字化或是设备设施的数字化,整个数字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对于产业服务来讲,都是正能量的。

数字化本身的需求维度是不一样的。有些是需要提高物流效率,但是对于化工行业来讲,第一维度是安全,第二维度是在安全情况下提高作业效率,第三是在作业效率基础上提高服务能力,第四个需求才是替代部分人工作业的需求。所以说化工物流对于数字化的要求与其他领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企业拥抱数字化、对于数字化投入的热情是一致的。

供应链服务势在必行 物流企业参与度低

《现代物流报》:从化工物流供应链角度来看,现实状况距离理想的、智能的化工物流供应链还有多远?在运输、入仓以及上下游对接等各个环节,哪些相对薄弱?

刘宇航:供应链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各领域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石化领域的上游产业市场份额非常大,链主企业的量级也非常大。上游货主企业、物流企业,都对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有迫切要求,化工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运作的意愿很强。

但是从现实的产业运营状况和物流企业自身服务能力来看,物流企业要充分参与供应链的运营乃至优化改进供应链服务的力量仍然相对薄弱,参与比例也偏低。以运输方式为例,目前国内化工物流行业占比最大的仍是通过车辆运输、配送的传统道路运输方式,调动能力较强、作业灵活度较高,但是出于对成本、安全因素的控制,其作业效率极为有限。能够参与水运、铁路等领域的比例就更小了,特别是铁路,从运营方式来看可以说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尚未质变。

现实状况距离理想智能的化工物流供应链还有多远,这不好预计,场内物流环节也尚无太多设计。但是向供应链服务转变的苗头是有的,比如从上游原材料采购到中间的采购再到入场原料管控环节,成品的分拨分销、末端配送等,还有很多头部企业已逐步进入包括跨境领域的全链条服务,对于供应链服务能力的改造和共建都有所加强。随着这样的改变,这些头部企业近两年的营收明显好于其它传统领域企业的营收增速,好于只做单一的仓储、运输环节的物流企业,所以也促进了与诸多上游物流企业、化工甲方企业间的跨线链接及整合,跨区域的合作需求会越来越强。

总之,未来化工领域供应链服务发展之路还会比较长,但是这方面的思路转变和企业效益优势已得到行业的共识。

《现代物流报》:目前在化工物流中,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占比大概是多少?

刘宇航:化工物流业的一体化服务,简单来看就是能提供多种运输服务的综合能力。从危化品物流分会每两年所做的化工物流头部企业调研中可见企业入围的占比数:道路运输企业约占50%以上,所以每年约有50家道路运输的头部企业;仓储企业大概是20家,水运企业10家,剩下的20家就是综合服务类的服务企业,即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的企业。因此从头部企业范畴来看,提供一体化服务能力的企业数占20%。头部企业才达到20%,那么全国的比例将更低,将来一体化服务的道路还是漫长的,企业能力的提升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毕竟该行业的市场范围比较固定,在此情况下企业要做重大改变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现代物流报》:化工企业的供应链服务,与消费类物流的供应链服务有哪些区别?

刘宇航:在民生领域和消费领域,主要是C to C或B to B,需求分散,门到门服务做得非常好。但是化工板块大部分属工业领域,B to B的模式非常清晰,即使物流企业想做门到门服务,本身也具备服务的条件和能力,但其切入供应链上游、介入该产业整体的供应链协同的影响力较弱,因此化工物流主要体现在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方面。此外,一些头部企业在做供应链的服务,主要是原油贸易,特别是跨境采购,到中间的站点分拨再到下游客户,再到客户产品出厂分拨分销,是一段一段逐步介入的,体现了供应链服务能力。这与电商、汽车的一体化服务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代物流报》:从运输能力来看,多式联运能力越来越成为消费类物流一体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工物流企业在多式联运能力上似乎仍然薄弱?

刘宇航:化工物流多式联运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涉及到很多危险货物,不同运输方式对于危险货物的运输标准、包装标准、设备设施标准、容器标准、作业标准、运量标准都不一致。目前来看,较为有特色的是一些高端化工原料的进出口贸易,主要是集装箱罐到了码头装船,出境后在卸货和转泊环节有一定的多式联运,但其它大部分化工产品是以散货方式运作,多式联运的比例微乎其微。总之,化工物流行业向一体化服务转变的需求是迫切存在的,但它是最具传统特色的专业物流板块,受到物流企业本身运作模式的限制,也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转变难度较大。

《现代物流报》:对化工物流企业培养一体化服务能力,您对政府、企业及相关方有哪些建议?

刘宇航:一体化服务能力体现了企业自身的协同能力。比如一个做道路运输的企业,是否具备了协同上游的仓储企业的能力、协同水运作业短驳的能力或铁路专用线的调度能力。物流企业本身需要具备基础条件,比如说有些头部综合企业拥有自有的装备、专用的铁路线,自有罐区、车队,甚至有贸易公司,那么这样的企业就具备一体化服务的能力。具备基础条件后,还要对客户进行服务匹配。要看客户是否需要,并将客户要求与服务进行对接。如果物流企业提供的一体化服务还不如上游企业自己分拨效率高,那就无法实现对接。

从政策角度来讲,一些地市在诸如自动驾驶等领域大胆尝试“松绑”。比如大力推动甩货运输,对于运载单元集中化跨入到多式联运的体系、进入到流通联运周转体系的比例也会增加。所以应该看到在这些政策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之前,我们推动一体化的服务能力,或者多式联运服务能力的政策阻力还是比较大的。

另一方面就是看企业的综合调度能力。如果已具备了上下游的社会资源沟通能力,但是能否通过数字化和技术化手段支撑有效的衔接作业,包括货物的安全保障、价值保障、尾段的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企业的结算周期等等,这是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能力非常重要的内容。

总之,个人建议一是落实政策支持,大胆展开一体化试点;二是企业自身要有充分的实力加强技术升级和投入,聚焦一体化服务能力的提升。

标准护航未来“五向”发展

《现代物流报》:请预测一下化工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刘宇航:按“十四五”规划,我认为将向五个方向发展:

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化工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支撑。化工物流作为物流产业中的重要门类,一直以政策引导为主要发展方向,在最近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发展危化品罐箱多式联运”,提高安全服务水平,推动危化品物流向“专业化定制、高品质服务和全程供应链服务转型升级”。推动危化品物流全程监测、线上监管、实时查询,提高异常预警和应急响应处置能力。我相信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加快化工物流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头部企业的资源集聚效应为化工物流发展提供新空间。随着统一大市场和内外贸一体化政策不断深化和推进,国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整合资源、降本增效,行业的重点企业具有更多融资渠道,顺应国家政策进一步整合化工物流资源,虽然整体市场需求和参与经营的企业数量比较分散,但是头部企业近年来脱颖而出,其规模优势已逐步显现。在其影响下,未来我认为很多企业的整合联动、互相协同的能力将增强。

三是高标准的质量安全管控为化工物流发展提供新指引。政府围绕化工物流的安全管控力度将持续增强,企业将更加重视运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以“社会更安全、供应链更高效”为指引,加大力度完善管理体系,在质量、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追赶或引领行业发展,特别是针对大型企业,应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四是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创新应用为化工物流发展提供新共识。我国石油化工的物流链条长,涉及主体多,物流业务复杂。各类参与主体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差距大,信息传递及时性、准确性有待提升。因此,需要通过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紧密连接上游生产企业、中游物流服务商和下游客户,加强各参与主体的信息共享,提高物流协同协作能力。

五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格局为化工物流发展提供新目标。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里重点提到对可持续性绿色物流建设的要求,其中使用可替代性能源的运输工具、提高效率等需要化工物流企业与和甲方共同努力,以创造整体的成本最优和降碳最优的解决方案。尤其是油价上涨的前提下,优化物流方案,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使用新能源的应用、运输模式的改变,这些都可以帮企业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物流报》:这五个方向都离不开行业标准化。中物联危化品分会是如何推动行业标准化的?

刘宇航:化工物流行业标准化一直是危化品物流分会的重点工作之一,排在我们核心服务体系中的第二位。近几年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推动标准化工作:

一是主要立足团体标准,希望通过统一的标准规范化工物流的一些具体作业环节(比如《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检验规则》或是全国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团体标准,将来甚至可能升级行标甚至国标,此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必将改善从前行业检验无序的乱象),同时对国家政策提出建议;二是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标准,包括企业设备设施、人员管理、建设情况、安全认证等方面;三是围绕企业实际运营、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方面的标准。

我们在标准立项过程中也曾遭遇困惑:因为涉及危险货物,要协同各管理部门的意见才能发布标准,甚至有些标准会被纳入到国家强制标准。国家强制标准立项周期、起草时间、发布时间都比较长,实用性就相对较弱了。化工物流行业标准绕不开安全性,我们也在想办法,在目前标准体系能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推动标准的优化和改良。

标签: 物流行业 现代物流报 多式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