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正式成立
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正式成立 拟明年招生
6月21日,国际奥委会副主席、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组委会副主席于再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右)在同济大学共同为国际足球学院揭牌。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组委会副主席于再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21日在同济大学共同为国际足球学院揭牌。
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由此正式成立, 拟于2018年夏首招本科生和研究生。
据介绍,该学院将依托同济大学综合办学资源优势,通过强化国际交流与协作、学科交叉与融合,构建本科、研究生完善的足球学科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高度政治思想觉悟和素质、文化、专业技能的精准化足球科学研究人才、国际化足球战略决策人才、集约化足球精英管理人才和复合应用型足球专门人才,推动中国足球高端人才培养规模效应和集约化发展,服务于国家足球振兴发展战略。
当日,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李毓毅,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薛彦青,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刘培俊分别致辞,并为“同济大学足球智库”揭牌。上海市体育局巡视员郭蓓、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副校长约翰·芬利琼斯共同为“同济—艾迪斯科文足球运动科学研究中心”揭牌。
李毓毅、薛彦青、刘培俊等在致辞中表示,同济大学积极响应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时代号召,基于百余年足球教育传统,成立国际足球学院,符合国际趋势、国家战略和社会关切,是推进体教结合、改进足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希望同济大学以国际足球学院的成立为新起点,发挥“同舟共济”精神,着力培养运动技能精湛、体育精神过硬的人才,积极服务于国家足球事业发展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体教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负责人介绍,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定位为独立二级学院,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国际化协作、市场化运作的办学方向,实行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管理模式,立足于当今世界足球发展的前沿和我国足球发展的实际,形成以足球管理、足球经济,足球运动训练、足球科研研究、足球人文社会学等专业方向,办学层次贯穿本科、研究生培养,构建本科、研究生“一体化”的完善足球精英人才培养机制。
足球运动伴随着同济大学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同济大学独具特色的传统品牌。早在同济建校初期,就成立了足球队、开设了足球课程,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同济大学的足球运动获得了蓬勃发展。1979年,同济大学被命名为上海市第一批“足球传统项目”学校;1985年,同济大学足球队被教育部授予“高水平运动队”;1987年,同济大学足球队获“黄果树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1990年,同济大学联合部分高校创建中国大学生足球协会,并担任第一届主席挂靠单位;2007年,同济大学举办第一届亚洲大学生男子足球锦标赛并获冠军;2012年,在上海市政府和教委的倡导和支持下,同济大学牵头成立“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并担任理事长执行单位,大力推广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2013年,同济大学重新当选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主席挂靠单位;2013年5月,同济大学成立全国高校第一个足球研究专门机构——同济大学足球研究中心。
钟志华表示,当前中国足球专业精英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足球事业发展的瓶颈。同济大学成立国际足球学院,旨在进一步发挥上海市足球教育改革在全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继续探索新时期背景下符合国家足球发展战略的国际化现代足球教育体系,为足球精英人才培养和中国足球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成功经验和借鉴,同时也积极助力培养全社会积极向上的足球文化,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注入更多内涵。
国际足球学院成立大会由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富明主持。出席成立大会的还有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毛丽娟、成都大学党委副书记易贤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兄弟院校负责人,以及原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朱广沪,原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主教练马元安、马良行,现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助理教练李铁,足坛名宿刘庆泉、杨礼敏、李中华、柳海光、范志毅、彭伟国、魏群等。上海中优集团董事长、同济大学校友吴征作为合作方代表发言,表示将为国际足球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黄艾娇 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