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遮大会广结善缘 未来怎样弘扬传统文化?
无遮大会能否成东方奥运?未来怎样弘扬传统文化
首届在中国嵩山少林寺举行的无遮大会包含了体育、文化等元素。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摄
■本专题策划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本期特邀嘉宾
少林寺方丈 释永信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武学大家 马明达
日前,2017首届无遮大会在中国嵩山少林寺隆重举行,这场禅意十足的峰会除了“禅”“武”之外,还包含了体育、文化等元素,吸引了众多武林高手、射箭达人、围棋超一流高手的到来。一时间坊间热议,“武林大会”“东方奥运会”的定义和评语不绝于耳。
回溯本源,我们还是希望了解无遮大会的内涵和外延、历史、现在和未来,这样才能厘清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功夫圣地,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期三言二拍,我们特别请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和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副主席、著名历史学家、武学大家马明达教授,一起来探讨禅、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无遮大会”就是
广结善缘的大斋会
广州日报:少林寺举办首届无遮大会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发了广泛关注。少林七十二艺选拔赛、黑白决围棋大赛、世界传灯法会、机锋辩禅、禅弓邀请赛……无遮大会传递出“包容”“开放”“释怀”的精神与理念,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哲学与禅学融为一体,被誉为“东方奥运会”;特别是少林禅弓邀请赛,作为压轴大戏举行,颁奖礼与无遮大会闭幕式一起放在少林寺极具代表性的禅堂举行,也被认为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人对“无遮”一词颇感兴趣,“无遮”的出处以及内涵是什么?
释永信:“无遮”一词是从梵语翻译而来,其意是说彻底打开心境阐释佛法,引领大家完全释怀,心理通透,化解所有的疑谤。早期佛教寺院经常举行“无遮法会”,以此来破除人世间贤愚贵贱的一切等级与差别,让人们充分享受佛法的平等与普利。中国的无遮大会始于梁武帝,盛行于南北朝。后来,无遮大会用以泛指无所限制的公众集会。它有别于印度的无遮大会,是中国佛教特有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一律平等对待,布施僧俗的大斋会。
马明达:“无遮”这个概念古已有之,这是一个大框架,我们现在是把这次大会变成一种多元文化的展示平台。使用“无遮”的概念,释永信方丈也是经过反复考虑的,它是佛教文化衍生出来的,是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交汇贯通后的产物,它的容量很大,弹性大,可以包容很多东西。
释永信:我们希望借此活动,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佛教禅宗的基本知识与理念,继承和发扬以禅武医艺闻名天下的少林文化,增进佛弟子们弘法布道的热情,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道德修养,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马明达:众所周知,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功夫圣地,少林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禅、武、医、艺文化更是浓缩了少林文化的精髓。
“无遮大会”不是
东方奥运会或运动会
广州日报:或许是无遮大会在少林寺举行的缘故,消息一出,民间就展开了热烈讨论,有媒体将之称为“武林大会”、“东方奥运会”,两位大师怎么看这样的评价?
马明达:这个叫法有点道理,但也不全是,因为奥运会有特定的概念,主张更高、更快、更强。我们举行无遮大会有体育文化,但又不完全是体育文化,因此,不能用奥运会或者运动会来定义无遮大会。比如,围棋和禅宗的关系非常密切,围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以禅为中心的无遮大会把围棋纳入进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用奥运的概念来衡量。叫东方运动会也不太恰当,要再琢磨一下。
广州日报:舆论这么称呼,大概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
释永信:我们这次举办无遮大会,包括祈福大法会、学术研讨会、少林七十二艺、禅弓比赛、书画摄影、少林问禅、黑白决(围棋比赛)、世界传灯大会,以及茶道、香道展示等,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相得益彰。
马明达:七十二艺只是一个概念,民国才提出七十二艺的说法,这次选择二指禅、铁砂掌、掌上飞刀、石锁竞技4个项目,相对来讲,这几个项目参加的人多一点、更成熟一点。我想,未来会有很多项目逐步加进来。
广州日报:《少林寺》这部电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少林功夫,在金庸大侠的作品中也有诸多描述,甚至把少林功夫神化了,您怎样看待这个事情?
马明达:这也难怪,功夫给少林带来莫大的声誉,自古就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少林寺有着一种神秘感,电影、小说等艺术加工又增加了大量的泡沫性的内容,但现在我们慢慢通过活动、赛事做到实处,(公众的认知)有一个过程。
广州日报:这次除了七十二艺,还将禅弓大赛作为压轴戏,是怎样的考量?
释永信:参禅悟道和拉弓射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讲究专注、心无杂念,两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将传统弓箭纳入无遮大会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射箭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之一,也是最早引发人类哲学思维和宗教感悟的器具之一;佛典记载,佛释迦牟尼为太子时,精通学问与武功,射箭是他的最爱,也是他武功的最强项。所以,敦煌壁画的佛本生故事中以及为数众多的经典故事中有着许多射箭的画面,除了让我们洞解佛的彻悟之路外,也成为我们了解古代射箭的重要资料。
“无遮大会”未来
怎样弘扬传统文化
释永信:少林功夫有着不同于其他拳种门派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禅与武的结合:以参禅之心习武,以习武作参禅手段之一,“禅武结合”是少林武学的精华所在,也是少林历代僧人千年的感悟。今天,追溯少林功夫文化形态,对于认识和传承少林功夫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少林功夫的深厚文化内涵是禅宗智慧赋予的。
广州日报:实际上,近年来少林寺一直在做传统文化推广、复兴的事情,此次禅弓大赛就是一大创新设计,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马明达:这次无遮大会更大的意义是中华民族身心文化的展示,练身体、修心,这一直是中国文化最引人注意的深入探讨的话题,至今没有结论,我们还在路上。中国传统弓箭一度看不到了、失传了,这次是回归,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经过我们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大见成效。上世纪50年代,我们接受了奥运会射箭,同时丢掉了中国传统弓箭,一丢就是几十年,从制作工艺、到文化传统都失传了。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找回来,像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名誉主席徐开才、中国传统弓箭研究专家谢肃方等都在推动这件事情。
广州日报: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马明达:中国传统射箭是中国武文化的主体,从来都是中华民族身心双修方式中最主要的模式;少林禅弓邀请赛的举行是中国传统弓箭、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复兴,正在转化为社会的正能量。我想这就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广州日报:本届无遮大会期间,我们看到了令人惊喜的新元素,比如,浙江大学国家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中心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小和尚“小嵩”就很注重科技感、娱乐性和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小嵩”的学名叫禅武健康机器人,具有健康接引、禅武修习、经典诵诗等功能,是一个禅武健康舞动机器人,也是少林禅武精神的智能载体。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在创新中发扬光大,无遮大会的兼收并蓄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