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议员张欣宇:施政报告与以往大不同,可能是第一份“港版五年规划”-全球快播报
南方网讯(记者/陈晨 许晓鑫 发自香港)19日上午11点,香港特区立法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缓步走入会议厅,宣读本届特区政府首份施政报告。台下不少议员特意穿着了绿色服饰或佩戴绿色口罩,以呼应施政报告封面的主色调绿色,期待本届政府会积极创造机遇,为香港注入源源不绝的动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逾3万字,约590项施政新策,李家超用了近3小时宣读施政报告。一系列增强香港整体竞争力,包括创科、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亮点颇多并具开创性。议员们则纷纷用立法会传统的方式——拍打桌面,对施政报告给予了认同和支持。多位议员会后表示,施政报告回应社会关切,是一份有远见、接地气、重效率的报告。
“行政长官的首份施政报告,远超预期,让香港的未来,充满期待。”在立法会大楼对街的中信大厦议员办公室,“85后”立法会议员张欣宇与南方网记者分享了他对施政报告的感受。作为新界北选区议员,张欣宇对施政报告中有关“北部都会区”的政策尤为关注,“过去,大家并不知道‘北部都会区’究竟能帮香港解决什么问题。但这份施政报告很清晰地回应了社会的疑问,‘它就是要帮整个香港解决缺少增长动能的问题。”
张欣宇认为,施政报告在“抢人才”、基础建设、青年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也充满惊喜,不仅认真回应了市民关心的问题,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提出务实措施。他说,这份施政报告与过往一年一度的施政报告大不相同,并不仅限于未来一年内容,更多是说未来5年,甚至是勾勒出直到2037年的愿景和蓝图,“可能是香港回归以来,第一份‘港版五年规划’。”
内容均衡充实 远超预期
记者:您对这份施政报告的整体感觉如何?
张欣宇:这可能是香港回归回来,我们第一次看到一份“港版五年规划”。虽然标题写着《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但报告内容不是说2022年,更多是到2027年,甚至2037年的愿景与蓝图 。这份施政报告整体感觉更像是一份跨越整个五年任期,甚至更加长远的一个规划。我觉得这是这份报告最大的一个创新且与以往不同的地方。
以前,我觉得不仅只是施政报告,而是整个城市发展来说,都存在一个很不均衡的情况。香港会很侧重于某些行业或产业,但是对于社会上一些其实是很重要的议题,例如照顾弱势群体、如何令社会更加和谐等方面给的关注并不够。回看这份施政报告,其实你很难分清哪些是“主菜”,哪些是“配菜”。它是一个很均衡的报告,每个范畴的内容很丰富。它不只是侧重某些传统行业,或者是侧重某一部分的需求,而是有一个全方位的深入思考。你可以看得出,负责每个范畴的官员,包括特首团队认真准备了很多具体方向,不仅只是具体的措施,还给了发展方向及愿景在里面,所以我说是超过我的预期。
明确“北部都会区”发展目标
记者:您比较关注的几个范畴是什么?
张欣宇:我自己比较关注“北部都会区”、基建、人才、青年等几个范畴 ,这几方面都有眼前一亮的政策。
我们曾经多次提出,政府要说清楚“北部都会区”究竟在那里?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它能帮香港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行政长官这次很清晰地回应了社会的一系列疑问。“北部都会区”就是要帮香港解决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而不仅仅只是房屋问题,所以施政报告中才提出这么多的功能。比如,“北部都会区”将以“国际创科新城”为主题,集优质生活、新兴经济和文化休闲于一体,以创新城市设计推动职住平衡和绿色生活,发展和保育并存。香港将充分利用“北部都会区”的边境优势,促进口岸地区的综合发展。行政长官强调,“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的策略发展据点,也是驱动香港再创高峰的新引擎。
另外,在具体的政策方面,李家超提出会成立一个专责部门,他和财政司司长会直接领导和督导整个“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策略。我觉得这点也回应了我们平时在民间听到的一个很大的诉求。所以,我对“北部都会区”未来发展的信心是加强了。
基建政策务实有为
记者:我们知道您本身是工程师出身,在当选立法会议员之前,您曾经做过港铁公司的车站经理。对于施政报告中涉及基建的内容,您有何看法?
张欣宇:作为一个有交通基建专业背景的人士,我认为,施政报告中涉及基建的政策都是很务实的。事实上,香港在交通方面已经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而行政长官提出的计划很有针对性。他对于存在运力危机或最影响发展配套的地方,针对性地提出要建设三条铁路和三条公路。其中,令我深感荣幸的是,施政报告中提出的“中铁线”(由元朗锦田途经葵涌连接九龙塘),几乎是采用了我们力推的铁路“北环线”延长线的建议方案,其规划目标是要配合未来“北部都会区”发展的重心。
目前政府规划的“北环线”是由锦上路经新田至古洞。我们要考虑的是,“北环线”沿线未来新增加的人口,尤其是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强调,新田未来将成为“北部都会区”的创科和产业的中心。这里将会有很多商务需求、跨区需求,还有居住需求。当这些新增人口、新的产业进入新田之后,如果仅依靠“北环线”,那运力将会严重不足。因为“北环线”连接的屯马线和东铁线,是新界仅有两条与市区连接的铁路,运力已经饱和。而 “中铁线”可将北环线延长至九龙市区的核心地带。
第一,这在交通层面上纾缓接近饱和的屯马线及东铁线的载运压力。第二,这条线路覆盖了九龙一些没有铁路的新区,但又不会和现有的线路完全重复。第三,当“中铁线”建成之后,将和东铁线形成新界环状铁路,覆盖大帽衫郊野公园、林村郊野公园等周边所有主要人口区,半小时内站站之间随处可达,让整个铁路网路更加高效和稳健。
展现香港发展机遇 打通人才吸引流程
记者:作为一位资深“港漂”,您觉得施政报告中关于“抢人才”的部分有何亮点?
张欣宇:我当年是通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在香港求学,然后留在香港,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所以,我看完这些新的人才政策后有很深的感触。我认为对于吸引人才来说,最主要看三个层面:第一,社会的气氛、信心;第二,城市本身的具体政策,比如签证是否容易申请、医疗配套、居住成本等等;第三,也是最核心的一件事,这个城市有没有发展机遇。
我觉得在这份施政报告当中,除了在第二个层面提出很多人才政策,比如“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等等。更重要的是,施政报告定义了香港未来产业发展的目标,让大众看到香港发展新增长动能的信心及机遇。这样一来,整个吸引人才的流程才算打通。所以,我认为这份报告的亮点在于,它不仅只是单方面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优化某一个政策,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组合去论述。
记者:您认为这份施政报告对人才需求的定位清晰吗?比如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中提出,招聘的职位年薪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无须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这一条件的设置是否合适?
张欣宇:在人才政策方面,相信很多市民的感觉和我是一样的,施政报告回应了社会的关切,所以才一次性推出来这么多政策,力度还是很大的。
同时,政策的制定也非常清晰。一方面,要持续发挥香港优势,巩固香港对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瞄准当下面临人才困境的行业或产业,并推出针对性措施吸引人才。大家可以清晰知道我来香港可以干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
至于年薪设置在200万或以上,这符合一位高端人才在香港的收入水平。在香港,年薪达到百万的专业人士,一般可能担任一些中层管理的岗位。如果上升到高管,那他的收入在香港应该上升到两百万以上的水平,我觉得这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
施政报告标定发展方向 增强社会信心
记者:所以您认为,这份施政报告清晰了解香港的痛点在哪里。
张欣宇:一个政府应该做得事情,就是将社会上一些好的建议吸收并加以整合,理清其中的逻辑,最后推出来,变成大家想要去实现的一个目标。
另外,我也看到施政报告中的一些政策已经注明了具体的时间,比如河套地区以外的首批新田创科用地,将于2024年动工。香港特区政府将全力推进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及元朗南等已启动工程的大型项目,五年内为所有发展项目启动收地程序,十年内完成平整新发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单位各四成。一个个具体的数字都证明这些政策不只是一个愿景,而是有具体的构思,大家的信心也会加强。
记者:作为立法会议员,您下一步工作是什么?
张欣宇:刚才会议结束时,从现场的反应不难看出,立法会议员对施政报告的工作方向还是认同的。接下来,议员们要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政策,同时监督政府所提出的政策是否真的做得到,执行情况如何。此外,我认为新时代的立法会议员,也要帮助政府去做政策方面的宣讲或解说,这也是议员的责任。
我觉得,接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认真检视这么多项目的执行次序。立法会议员要考虑,依靠香港现有的资源、劳动力以及政府自身的能力,是否可以同时应付到这么多的项目。举例来说,仅铁路项目就已经超过了十个,还没有算其它的基建项目,包括公路、医院、学校等等措施。所以我觉得,这是未来需要认真思考和讨论的一个方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