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聚焦 >

容我说两句 | 野菜梗九蒸九制之后就……-当前热讯

来源: 南方网 时间: 2022-10-28 15:44:03


(资料图)

图源:《薛平贵与王宝钏》截图

容我说两句-第58期

王宝钏挖野菜这个梗最近也太火了,“恋爱脑”三个字天天刷屏把我都刷烦了。

王宝钏的故事确实有很多雷人的地方,比如薛平贵十八年后好不容易回了趟家,看到老婆像个乞丐一样在挖野菜,首先想到的竟然是试探妻子有没有对他不忠。更不可思议的是,过去的主流观点都认为她是个贞洁烈女,苦守寒窑十八年就是她最闪耀的牌坊。

老故事多少都会有时代局限性,最典型的就是二十四孝,为了孝敬父母要么把儿子埋了,要么把自己卖了,这个火候未免有点猛。还有牛郎织女的传说里,偷衣服的猥琐桥段被太多人察觉到不对劲了,以至于人教版在课文里对这个经典情节做了删改。经典作品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敢于大胆质疑,指出文艺作品里与现代思想格格不入的部分,这是一种进步。

但王宝钏的故事也未必全是糟粕,她首先斗的是包办婚姻,是封建礼教。她要是不去追求自己喜欢的薛平贵,而是听父母的话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贵公子,应该会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但她不愿意,就是要赌一把。在大多数千金小姐都屈服于被人选择的命运,乖乖地当一尊提线木偶的时代里,王宝钏的勇气是具有进步性的。这就好比说,不能因为一个人创业失败了,就反过来用这个结果否定他当初所做的一切努力。

更何况,正是因为前人的斗争,我们才能免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网上对影视情节的片段式截取,未免有点过度强调主观意志的影响,而忽视了封建制度、家庭矛盾等一系列因素的局限。那些清一色的冷嘲热讽,把矛头齐刷刷地指向了王宝钏这个受害者。就像在小区里拉横幅,上书“某某住户被电信诈骗若干元”,乍一看还挺好笑,实则很伤感情。

这几年解构经典的风气很盛,尤其是对爱情小说,读者的眼光越来越严苛了。我记得之前有个妈妈公开吐槽《海的女儿》,说小美人鱼为一个只见过一眼的男人而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实在太不讲逻辑了。这话倒是没错,但这本来就是传奇故事的特质之一,它们的象征意义远超逻辑性。小美人鱼追求的是爱情吗?表面上确实如此,但你也可以把它抽象地理解为自由和理想,她愿意为这样的精神追求付出生命。再比如梁祝化蝶、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如果只从表面上评价它们的情节,那女主就是妥妥的恋爱脑了。就算不提文本的象征性,人的感情本来就很奇妙,一些复杂的纠葛是无法用“恋爱脑”来概括的。

不过,用“恋爱脑”来定义王宝钏,可以说是精准反映了碎片化的互联网语境。九蒸九制后的“野菜梗”,娱乐意义已经远超思辨价值。网络传播的特点就是断章取义地贴标签,大家并不想认真研究王宝钏的故事,只是在用玩梗的方式来找乐子。只有被贴上了一个抓住时代心理的标签,话题才能实现裂变式的传播。其实先一步走红的是“恋爱脑”这个概念,然后大家才开始到处寻找案例,最终选出了王宝钏这个幸运儿。站到了风口上,这部原本已经没啥人提起的老剧都能翻红,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

“恋爱脑”这个标签现在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的感情受到太多因素的干预,人们一边渴望真情,一边计较得失,进入了一种拧巴的状态。这种情绪得不到排解,于是被转嫁到了王宝钏之类的古代传奇上。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个时代对旧文本的重构,都是社会思潮的剪影。王宝钏故事的蓝本就像一个源代码,当后人在戏说新说的时候,都不知不觉地在它的年代尺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虽然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戏说的寿命格外短暂,就像“羊了个羊”那样的小游戏一样速生速死。最直白的逻辑,最极致的嘴炮。(王沛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