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青山碧水蓝天” 泛珠省区携手打造靓丽名片-热点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年来,泛珠“9+2”省区不断加强水生态治理、碳市场建设以及国家公园等方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协作,不仅创新生态保护的管理体制机制,还促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我国构建生态保护新格局贡献了“泛珠智慧”,“美丽泛珠”名片熠熠生辉。
以水为媒,泛珠各方协力共治美丽河湖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泛珠区域各省区尤其重视水生态的合作治理和保护。在泛珠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泛珠区域水环境治理卓有成效。根据珠江流域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2021年珠江流域水质优良国控断面比例为9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资料图片)
多年来,泛珠各省区全方位共管共治水生态环境。水环境合作监测方面,建立泛珠区域水环境监测信息通报机制,开展泛珠流域主要跨界断面水环境同步监测工作及编制发布相关监测报告。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方面,湘赣、滇桂、滇川加大了跨界河流污染防治合作,黔桂滇三省区联合开展万峰湖环境污染防治合作等等。水生态补偿合作方面,广东与广西、福建、江西分别签署了汀江—韩江流域、九洲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建立跨省界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泛珠各省区共同书写了一个个水生态环境改善的新篇章。
位于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的万峰湖沿岸景色。来源:新华社
蓝天守护,泛珠省区勇当碳市场建设排头兵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蓝天白云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泛珠各省区在碳排放权市场建设上积极作为。
一方面,加强碳市场交易机制的探索,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探路”。早期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广东、深圳和福建在碳市场交易上发挥“排头兵”作用,其中广东在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上已连续八年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全球第三大碳市场,并探索建立“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配额分配机制、引入配额拍卖机制及抵消机制等的新机制,为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作出了宝贵贡献。
另一方面,探索跟国际碳市场的对接,为我国未来更好地连接国际作出示范。广东2016年已与海南、江西、广西等泛珠其他省区开展碳交易能力建设合作,近期更面向世界,推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香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碳交易、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在内地及境外市场进行产品合作等进行交流研究,同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建设。另外,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于今年2月获批设立,成为我国碳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连接先行先试的重要一环。
2013年12月19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仪式,领导在现场敲响了开市锣。来源:新华社
青山相邻,闽赣两省携手共建美丽公园
国家公园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去年我国首批五大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其中泛珠省区上榜有三,武夷山国家公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入选,充分体现泛珠区域在国家公园建设上的贡献。
泛珠区域三大国家公园中,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福建、江西两省。而闽赣两省在协作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上,锐意创新,打破壁垒,按照“共保、共管、共享”的协作管理模式,持续强化联合保护、联合宣传、联合执法、联合科研等工作,一体化推进武夷山脉保护管理,有力维护了武夷山脉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同时,闽赣两省还联合编制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建立闽赣两省林业局联合保护委员会机制,持续完善跨省协作联动机制,将武夷山公园打造成为跨省合作共建国家公园的典范,为其他跨省域的国家公园建设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桐木村景观。来源:新华社
生态建设,久久为功。泛珠各省区汇聚环境保护强大合力,促使泛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斐然。展望未来,泛珠区域还将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擦亮生态底色,合力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统筹:何静文、门丽丽
策划:覃玲
采写:伍超贤、蔡甜甜
标签: 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