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时论:擦亮金字招牌 更大激发市场活力
(资料图)
全省出台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31条”、多地领导干部公布手机号、广州住建系统发布八大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承诺……开年以来,广东各地各部门迅速切换到时不我待优化营商环境、集中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模式,让市场主体站稳“C位”,赢得多方好评。
一直以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广东的突出标志,也是企业投资广东、扎根广东的信心所在。截至2022年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633.88万户,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这是广大市场主体对广东营商环境投下的“信任票”,也一定程度上拉满了对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期待值”。当前,广东处于经济持续回升、力争“开门红”的关键时期,通过擦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进一步调动各类市场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将更有利于赋能广东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发展预期稳起来,让企业信心提起来。深圳、广州推进营商环境5.0版改革,佛山坚持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阳江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湛江开展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各地各部门真抓实干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放到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去谋划去落实,奋力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走深走实,稳企安企暖企效应逐步释放。未来要继续深入实施《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等,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提升信心、加快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业务办理时间更短,流程手续环节更少,企业开支成本更低,涉企服务质量更优,跨境贸易便利度更高,公共法律服务更加便捷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普遍感受。
政务服务暖起来,让企业获得感强起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各地重大项目纷纷签约开工,其中既有产业项目、基建项目又有科研项目、民生项目,主体涵盖央企、省属国企、民企和外企,展现了“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生动气象。企业家们“把广东当故乡”的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高度便利化的政务服务,也离不开党员干部主动靠前的服务意识。当前企业尤其是消费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只有真正回应市场主体关切,紧盯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堵点难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让市场主体倍感“春意”“暖意”。要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用心用情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要保护鼓励企业家精神,让专心创新、创造、创业的企业家多起来,让敢干、敢闯、敢投的企业多起来。与此同时,要坚持“严”字当头,对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零容忍”。
对标最优跑起来,让要素流动畅起来。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最完善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广东统筹推进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工作进一步深化。但要清醒地看到,距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仍有距离。对标国际先进,不仅要注重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等评价,更要注重客观数据等“硬核”比较。广深等有条件的地方要进一步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开展先行先试,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强化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在投资和贸易、市场准入、标准认定、产权保护、政务服务、法律服务等方面实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促进各类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此外,要及时总结、复制、推广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尽快缩小全省营商环境区域差距。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放眼当下,让每个人、每个企业有动力去想去试、有信心去闯去干,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建功立业,优化营商环境大有可为。一个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广东,一个市场信心不断提振的广东,一个活力创造力竞相迸发的广东,值得我们期待。
标签: 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