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连织就“明星班组”-速读
原标题:生产运营部八组的成员们努力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参与改革试点(引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心手相连织就“明星班组”(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小燕
9月16日10时,在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聚源西路的爱慕时尚工厂生产车间内,轻快的音乐响起,忙碌了两个多小时的张现梅停下手中的活,和同事们一起做起健身操。
爱慕时尚工厂是爱慕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的智能制造工厂,而张现梅所在的生产运营部八组是厂里的“明星班组”,在2021年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他们努力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参与改革试点,在共同努力和彼此关爱中收获成长的喜悦,感受团队的温暖。
从缝纫“老手”到新学员
不到8时,张现梅就已经打卡进入车间,她习惯了每天早到几十分钟,为当天的生产任务做好准备。温热烫台、给机器设备喷保养硅油、数好缝制裁片数量……忙完这些,其他同事也都到岗了,车间变得热闹起来。
各类纺织机器的声音此起彼伏,智能运输车沿着规定路线传递物料。八组当日的任务是生产一款热销的花边文胸,涉及固定杯面花边、底围明暗线、绱碗、穿钢托、打结子等56道工序。
按照任务分配,八组10名到岗员工负责不同的工序,“你追我赶”地接力生产。缝纫机的机针在眼前不停地起落,张现梅盯着手中的裁片,手指推着布料精准缝合,不敢有丝毫懈怠。
张现梅以前在老家河北邯郸的一个小服装厂干过,但来到这个“大厂子”,缝纫“老手”切换成了求知若渴的新学员。今年4月,张现梅在副班长陈银芬的建议下报名参加了公司与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共同开办的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中级课程的学习。
在《工匠精神》这门课上,她认真学习了工序配合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也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此外,她还热情地向记者展示了《法律常识》《安全生产》《职业素养》等课本,以及法绣课的手工作业成果。已经40岁的张现梅说:“厂里给补贴、出材料,我就感觉梯子都给你搭好了,不学都对不起自己。”
每个人的不断成长,支撑起班组的“水涨船高”。
艺高人胆大,敢揽“瓷器活”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八组班组长代海利带领班组成员完成了“模块生产线”改革试点。
2020年底,代海利接到生产运营部新的改革任务,为提高服装生产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八组要作为“模块化”生产模式改革试点,为车间推广模块化生产方式打好前站。
据代海利介绍,改革初期,模块之间的衔接、组员之间的进度都需要磨合,会影响到班组的生产效率。然而,向来“艺高人胆大”的八组毅然接下了这项任务。
当时,作为企业精益生产线工人的王丽红被派到八组学习,和伙伴们共同经历了这段难忘的攻坚期。刚开始,王丽红在绱碗时,左右两边文胸的缝线总是对不齐,严重影响到后续成型和缝制。了解到情况后,代海利亲自给她演示如何找准点位,并指导她上手练习,逐渐找到感觉。
经过3个月的生产,班组效率同比提高20%,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八组的试点成果不仅顺利通过工厂验收,还为该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模块生产线”在车间内成功落地推广。
2021年第三季度,工厂引入“黏合类产品”生产新工艺用于无痕缝制。为了吃透这门工艺,代海利在工作之余精研理论,又跟随技术部门赶赴苏州工厂取经,回来后利用废材料加紧训练、向组员开展培训教学,保证了黏合新工艺订单在八组顺利完成生产。
彼此分担相互关爱
“有经验的组长,执行力强的班组。”八组所在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工厂当初选中由八组承担改革试点的重要原因。而在王丽红看来,班组里的员工更能切身感受到的,是班组长的高超技能以及班组团结友爱的氛围。
干活麻利、分配任务有魄力、平时还有点严厉……刚进组锻炼时,王丽红对代海利有些“怵”,也总认为自己不是八组的员工,而是去学习的“外人”。到了年底考核,八组被评为先进班组,每位组员都能获得几百元的奖励,临时进组的王丽红并不在奖励之列。
令王丽红意外的是,代海利在先进班组合照时主动找到她说:“丫头,没事儿,我的奖励就给你了。”这件事让王丽红深受触动,也感受到了这位班组长的细腻和大度。
平日里,遇到绷缝机跳针、机修调试等情况,部分工序受到影响而堆积,大家就会在班组长的指导下互帮互助,一起追赶生产进度。
机器会发生故障,人也难免需要调整。2021年,张现梅感觉身体不适,代海利催促她赶紧去医院检查,千万不能耽误。“班组长和工友们都让我安心看病,不要担心生产任务,大家一块儿帮我分担”。来自伙伴们的关心让张现梅感到特别暖心。
2021年2月,学习锻炼结束的王丽红正式调入生产运营部五组任班组长。面对日常生产和沟通管理上的难题,她也经常向老组长代海利请教。“可以说是传承了八组的精神吧!”王丽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