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是”之争:一场对中华文化的集体致敬-每日时讯
来源: 湖南日报 ┆ 时间: 2022-10-31 15:25:37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斯”“是”之争:一场对中华文化的集体致敬
最近,网络上掀起关于“斯人”还是“是人”的讨论成为舆论热点。不少网友以“人格保证”,自己学生时代学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而且特别强调“没有说谎”。此种说法,在网络引发共鸣共情:认为教材改版,将“斯人”改成“是人”不妥。
尽管相关教育专家拿出了1961年、1982年、1994年、2004年版的教材,以事实说话,证明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是有不少网友选择了“不敢相信”。
其实,不管是对“斯人”的坚守,还是对“是人”的认同,都传递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敬畏之情,都在追求那个最纯真、最原始、最质朴的传统话语表达。而无声之中与古人内心世界和品格境界完成了一次深层次的贴近与交流。
所以说,“斯人”与“是人”的争论,是一场文化学术的集体讨论,照见了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和价值依存。
正如有人坚决相信“斯人”的正确性,举出诸如“斯是陋室”“逝者如斯夫”“于斯人也”等佐证,试图证明“斯人”的地位。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底蕴所在,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妙意境的联想与构建,掀起一场关于中华文化的集体致敬。
“斯”“是”之争,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射到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唤起了对中华经典的重视。“斯”“是”之争也启迪当下,加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教育,保持敬畏、严谨、认真、谦卑的态度,理解透经典作品的深刻涵义,从而让先贤圣人的智慧、精神、品格、操守感染大众、陶冶情操,让我们朝着那个更加澄清完美的精神世界进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场关于“斯人”还是“是人”的讨论,无意中将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进行了广泛传播和普及,这也够得上是“明明德”的具象化。(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