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评论 >

再出发,转型中的暖心故事③ | 思想转过弯儿,心里就亮堂了-快播报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时间: 2022-11-02 08:41:04

再出发,转型中的暖心故事③

原标题:“我在这儿过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突然间要走出去‘打工’,真有点儿想不通”(引题)

思想转过弯儿,心里就亮堂了(主题)


【资料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 刘晓娣

阅读提示

吉林油田共有外输长庆员工3500多名,作业区域横跨陕、甘、宁、内蒙古四省区。直面外输员工的抵触情绪,油田领导带头到基层宣传发动,甚至到员工家中“掰饽饽说馅”,讲企业的现状和未来,讲员工个人转型后的收益和发展。各部门展开面对面、心交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交出了一张员工增收、企业增效、甲方增产的“三赢”答卷。

从东北地区曾经的一名司机,摇身一变,成为西北地区优秀的采油班长。作为吉林油田劳务输出到长庆油田的员工之一,董力强的成功转型可谓“相当彻底”。截至目前,吉林油田共有外输长庆员工3500多名,横跨陕、甘、宁、内蒙古四省区,分别分布于黄土高原的1200多个岗位。历经2000多个无怨无悔的日夜坚守,交出了一张员工增收、企业增效、甲方增产的“三赢”答卷。

而这“三赢”答卷,是“黄土高原上的爱”浸润而生的。

“外输的事儿,曾是我的意难平”

“我是油二代,父母一直在吉林油田工作到退休,从没走出过松原。我在这儿也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过多少年了,突然间要走出去‘打工’,我当时真有点儿想不通。”说起当年外输长庆的事儿,伍龙军坦言自己曾经“久久意难平”。

2014年,受国际油价持续低迷、资源非常规化加剧及内部创效能力逐年弱化等多重影响,吉林油田生存发展形势异常严峻,步入了“人多、油少、效益差”的困局。

怎么办?油田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改革,拓宽人力资源创效渠道,与长庆油田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让内部改革所显现的富余人员通过劳务输出实现“有工作干、有效益拿”,并以此推进企业扭亏脱困。

但就像伍龙军一样,对于“抛家舍业”去长庆油田,多数员工、家属很不理解,认为是做出了巨大牺牲,因为不仅离家太远、条件艰苦,还得看甲方“脸色”吃饭。

2014年年底,在家属送行的队伍中,徐阳抱着年仅三岁的女儿亲了又亲。作为吉林油田第一批外闯长庆劳务市场“先行军”中的一员,万般不舍地放下女儿后,他含泪踏上了通往大西北的列车。

当时,这种“悲壮”场面比比皆是。直面外输员工的抵触情绪,吉林油田党政领导带头到基层宣传发动,甚至到员工家中“掰饽饽说馅”,讲企业的现状和未来,讲员工个人转型后的收益和发展。各单位各部门也展开了面对面、心交心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层党支部书记高峰觉得领头雁应该“领头”,于是主动请缨劳务输出到长庆;后线物业岗位员工王星罡家中人口多,负担重,自己想到长庆前线多挣点钱,主动报了名……党员干部带头“打样儿”,自觉报名员工现身说法算“效益账”,同时,长庆劳务前线还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开通了网上栏目《家园》,推送前线动态和“走出去”员工的先进事迹。

慢慢地,大家“思想转过弯儿来了,心开始亮堂了”,最早通过抓阄、“泼名额”等土办法来保障劳务输出指标的现象彻底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争着要输出名额、抢着去长庆。

“最远的你,是我们最近的爱”

“因为新一轮疫情,倒班停了。我原本上两个月的班,现在已连续驻岗3个多月了……生活不用愁,项目部领导想啥法儿都能给我们送来粮食和蔬菜。”说起自己的“超长待机”,外输员工姜索清并没有感觉多难受,这是因为在油田大家庭的关心关爱下,黄土高原也是家。

截至目前,吉林油田外输长庆员工占在岗员工比例已超过了13%。如何让这支千里之外的队伍“离家不离心”“在外不见外”,是油田各级党员干部“爱”的责任。

几年来,吉林油田对外输员工的“三级”关爱从未间断过。公司积极给予各项政策支持;重大节假日,班子成员都会专门赴长庆劳务前线慰问。同时,吉林油田还把长庆劳务前线作为各级干部挂职锻炼的必经地,目前,已先后有67名年轻干部在这里历练学习。财务、人事、企管、工会等处室,结合自身业务内容,全力以赴保障劳务前线“粮草充足”;公司各二级单位克服本土生产任务重、人员吃紧等困难,坚持抽调、选派业务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员工外输至前线,并对输出员工负责到底。

同时,吉林油田各级党工团组织还自发建立了志愿服务卡、微信互助群等沟通帮扶机制,帮助劳务输出员工家属买米买面、抬运重物、维修水电暖等,解决了长庆前线员工后顾之忧。

“刚来的时候,很多外输员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且这里生活用水紧张,生活物资不足,员工们情绪不是很稳定。我们就挨个岗位走,不分黑天白天地了解情况,能解决的快解决,自己做不到的就主动协调甲方帮助解决……”长庆劳务项目管理部副经理孙永皓提起过往,有感触有感慨,但更多的是看到全体员工同心向前,像家人一样共渡难关的欣慰。

“有了金刚钻,我们敢揽瓷器活儿了”

“别看我当时在吉林油田驻地时只是个司机,根本没咋参与生产。现在,我的采油井组可是这儿的标杆,周边井组有问题,都来找我。”本不善言辞的董力强,说起自己现在的“武艺”,竟有点滔滔不绝。

董立强的这份自信,来源于外输这几年,业务上已实现了“华丽转身”。

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儿。针对外输员工不仅来自采油、采气岗位,还有驾驶员、保洁、保安、厨师等各后勤工种的实际,吉林油田将培训作为最大福利,全面提升外输员工操作技能。所有报名去长庆的员工,按岗位所需,通过集中学习、师带徒、自学研讨等多种方式,培训合格“领证”后方可“西征”,快速增强其适应岗位的底气。

“到长庆后,我们还要进一步与甲方沟通,根据甲方需求来强化员工现场操作技能演练和学习。通过甲乙方双重培训、双重管理,最大限度实现了外输员工岗位角色的尽快转变。”外输政工干部王清坤觉得这种培训很有实效。

针对长庆地区基本上是一人一岗、一人一片的“独立作战”实际,长庆劳务项目管理部还根据各党员和周边群众劳务工作岗位远近情况,按人按岗就近“串线”连片,让党员与周边岗位员工结成帮扶对子,帮其提高技能、提升标准,全力以赴确保“样板遍山头”。

外输员工、党员李丹在管好自己“责任田”的同时,还主动帮助周边几位岗位员工提升了现场操作水平和解决生产问题能力,成为带动员工提素的党员标杆。

标签: 劳务输出 黄土高原 长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