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也能花钱买?新兴行业也要守规-当前头条
(资料图片)
原标题:睡觉也能花钱买?新兴行业也要守规
近年来,失眠问题频繁引发关注。《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中国有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80%为年轻人;《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44%的19到25岁年轻人熬夜至零点以后,是当之无愧的“熬夜冠军”。过去十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长从2012年的8.5小时缩减到2021年的7.06小时,仅35%国人睡够8小时。
睡不着、睡不够、睡不醒、醒太早、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等都是睡眠问题,会对正常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当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睡眠问题,哄睡师这一新兴职业应运而生,各类助眠产品和助眠APP也层出不穷。哄睡服务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花钱购买哄睡师时间,由其负责在相应的时间里陪同聊天、帮助入睡。此类哄睡服务多由真人提供,分为文字语音聊天和连麦聊天两种形式,哄睡师分不同级别,对应不同价格,每小时收费50元-450元不等,包天、包周、包月的价格也是按照等级由低到高递增,其中包月套餐最贵的高达28888元。
高价“买睡”、情感树洞、“月入超三万元”等等,此类博人眼球的词条在吸引人们关注的同时,也引发大众思考:哄睡服务定价是否过高、服务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如何评估……哄睡师作为新兴职业,目前从业人员并没有统一的准入制度,相关规范机制也尚未建立,存在一些灰色地带。
诚然,哄睡师引导消费者倾诉情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缓解自身心理压力,能起到一定的助眠作用。然而对于患有重度睡眠障碍的群体来说,哄睡师能起到的作用有限,还是应及时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有需求就有市场,如果能够借助数字化的产业和人性化的服务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如何正确发展“睡眠经济”、实现新兴行业的良性发展,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职业规范与相关服务标准,确定职业准入标准。此外,消费者也要提高自身辨别能力,筛选有用有效的助眠产品,让形式各异、花样百出的产品和服务落脚点回归消费者本身。(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