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网络水军“毒瘤”
【资料图】
原标题:清扫网络水军“毒瘤”
还记得轰动一时的“广州血衣案”吗?有报道称,案件背后,当事者竟只花了760元钱,就用假血衣的照片掀起了一场网暴“海啸”。记者调查发现,“网络水军”已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可炒热某些事件,还能使用网络水军,提供所谓的“真人评论”,以混淆视听,甚至引导舆论。
“网络水军”是互联网发展的畸形产物,基于利益交换发布特定信息,必然会严重干扰网络秩序。前不久人们高度关注的“网课爆破”事件,背后就有水军的影子。“广州血衣案”,更是把网络水军的低门槛、分工明确、能量大等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链条上的各个角色紧密勾连,互相协同,掩盖是非黑白,不仅导致网络信息的虚假和失衡,误导互联网受众,也让网暴直接卷向了现实,带给被攻击对象实实在在的伤害,甚至直接威胁到被攻击对象的生命安全。
“网络水军”并非一个新问题,但当网络水军已从个体化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业务范围也从发帖“灌水”,逐步演变为实施造谣引流、炒作虚假热点事件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逐渐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条,就必须高度警惕、及时出手、严加防范。在互联网深度嵌入公共生活的当下,网络水军横行,只会让网络信息严重失真,让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泛滥,在潜滋暗长中侵蚀互联网经济的健康肌体,所有人都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网暴受害者。
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明确加强了对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全过程、全链条的治理。这从法律和执法上,筑起了打击网络水军的高压线。必须看到,网络水军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主体多元,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背后的利益驱动特征越来越显著,有的呈现组织化倾向,在治理中不能单兵突进,而要注重系统推进,尽快建立完善网上网下一体化打防管控模式等长效治理机制。而互联网平台企业,则应当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通过完善技术措施堵塞漏洞,让网络水军无处遁形,提高信息交流透明度。(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