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丨只要奔跑,就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百事通
【声音】
(资料图)
原标题:只要奔跑,就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刘颖余
这是北京深秋的清晨,天气有些阴冷,但随着天安门广场前的一声鸣枪,一种令人愉悦的喧嚣在人群中升腾起来。
“北马重启”,媒体都如此形容这场城市马拉松的狂欢。
然而,这简单的四个字似乎还不足以表达近两万名跑者的心情。站在起跑线上齐声高唱国歌时,许多跑者眼中闪动着泪光——暌违三年,他们终于又可以在一起奔跑了。
如果说跑步是生活,那么比赛则是仪式,跑者需要生活,也需要仪式感。
而今年北马这场盛大的仪式,主角似乎应该是86岁的张顺老人。当他在现场观众的加油声中,在阵容庞大的“收尾兔”们的“护送”下,缓慢地跑过终点时,北马也宣布正式关门。
这样的“闭幕”仪式来得如此温情脉脉,如此令人惊喜,以致让我们不得不对41岁的北马刮目相看。
86岁的老人成功完赛,在各种传播平台上引起爆炸性传播,不仅仅在于张顺令人惊叹的年龄,难以置信的成绩(6小时12分15秒),其实还有北马对于最后一名的人性化态度。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马拉松赛事,都会体现出这种对于普通跑者的尊重。
2014年纽约马拉松,曾在战争中失去双腿的老兵塞德里克·金佩戴着一副假肢,陪伴着一位癌症患者,耗时近10个小时抵达终点,此时距离赛事官方指导关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但终点处仍守候着很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两位跑者虽然失去了官方成绩,但仍然获得了完赛纪念奖牌。
不唯成绩,不唯名气,让所有热爱这项运动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我跑过,我努力过,我感受过”。这才是马拉松赛事举办者的初心,由此也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温度和品质。
城市和马拉松,因跑步而结缘,但跑步只是一个载体,真正的灵魂在于城市,在于城市对于跑者的尊重。一个好的、人性化的马拉松赛事,就像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产品,能融合文化、体育、健身、旅游等各种元素,让跑者身心得到充分的愉悦和享受。
“用脚步奔跑,用五官去体验和感受”,当一个城市能让跑者以这样的姿态去奔跑,他或许真的能因为跑一场步而爱上一座城。
城市和马拉松,就是这样相互成全的。人和跑步,同样如此。
“人其实天性是厌恶运动厌恶吃苦的,直到你形成运动习惯,能够克服惰性,胜过即刻满足的多巴胺,通过忍耐付出,获得内啡肽这个更高愉快感的体验。”一位跑者如此解释自己对于跑步的狂热。
从多巴胺到内啡肽,既是修身,也是修心。跑步是对身体能力的提升,也是心灵和身体的互动。
跑步体现了人的意志,也考验着人的虚荣心。跑步需要永不放弃,不断突破,也需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前者是体育精神,后者同样也是。
所以,当我们跑步时,也需要平衡好跑者与家庭、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跑步的初心是获得身和心的和谐(其实,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是)。如果对跑步“狂热”到其他什么都可以不要,那不是真正的热爱,而是“跑步乞丐”。“健康回家”,永远是跑步和马拉松最高的宗旨。
跑步不是疲惫的人们“对命运最顽强的反击”,也不必上升到“精神图腾”的高度,它是一种健身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当我们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跑步时,跑步就一定是幸福的。
古希腊格言说得好:“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相信自己,只要奔跑,总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