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乡村就业助力建设农业强国-最新资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毕业生乡村就业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拓展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空间。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二十大报告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是劳动者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径。党和政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2022年相继出台一系列普惠性和特惠性的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日趋完善。因此,全面贯彻就业优先策略,要强化国家就业优先政策,以促就业为优先目标,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拓宽乡村就业空间,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让高校毕业生“有岗选”,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推动就业优先政策落地见效,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与建设农业强国双赢。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高校特别是涉农高校要主动适应建设农业强国需要,以建设农业强国的人才需求为切入点,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农业强国人才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规划人才等各类人才。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分类施教,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大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入学教育等培养学生学农为农、知农爱农意识;大二、大三阶段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利用假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赴乡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助农支教等活动,厚植“三农”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四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激发到乡村就业创业热情,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找准职业发展定位。就高校毕业生而言,要确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找准自身职业发展定位,使就业期望值与人才市场需求相吻合,利用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智力优势,服务“三农”;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便毕业后更好地融入乡村社会、建设乡村,在建设农业强国中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
优化就业创业环境。社会各方面要为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对于在乡村就业创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等政策倾斜,积极营造倡导和鼓励乡村就业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更好地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扎根乡村,建设乡村;要讲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的故事,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建功立业,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作者:张雅光 为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