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评论 >

用好生态环保财政资金-天天动态

来源: 中国环境报 时间: 2022-12-30 15:44:54


(资料图片)

原标题:用好生态环保财政资金

近日,财政部下达了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多项2023年生态环保资金预算,预算总额达到2089亿元。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的影响下,中央财政对生态环境资金投入提前下达、重点保障,实属不易,充分体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生态环保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中央明确要求,资金投入向污染防治攻坚战倾斜,坚持投入同攻坚任务相匹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对水、空气、土壤治理建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各地坚持多元筹措,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山东省根据各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年度排放总量,向各市征收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调节资金与省级节能环保方面的资金共同建立“环保资金池”,统筹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川省内江市采取在财政预算中挤出一部分、筛选一批有明确收益的项目引进社会资本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挤、引、争、考”四招,化解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难题。

稳健的财政资金投入是重要的基础性保障。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规模逐年增加,支持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中央生态环境资金已经涵盖了大气、水、土壤和农村环境整治四个主要领域。2022年,中央生态环境资金共安排了621亿元,较2021年增加了49亿元,增长了8.6%。各地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的财政保障,进一步加大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将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财政投入重点保障和优先支出的领域。

资金预算保障是第一步,关键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就需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预算资金监督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同时,审计部门应加强审计监督,防止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强化目标和绩效导向,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覆盖,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和预算执行进度,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滞留,实现项目进度和预算执行同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资金项目储备,使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和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相互补充、互不重叠、错位发展,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资金支持。(张厚美)

标签: 生态环境 财政资金 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