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评论 >

全面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当前热议

来源: 安徽日报 时间: 2023-01-10 08:45:29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全面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日前,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中小学生长期疲于“题海战术”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参加有利身心健康、符合兴趣爱好的活动,促成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需求升温。随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培训机构资质不全、乱收费、退款难维权难等问题凸显,培训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双减”政策实施成效,推进行业正规化发展已成“必答题”。

《意见》从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角度出发,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作出系统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职能部门应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持续完善全过程监管机制,拧紧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发条”。针对非学科类培训门槛偏低、鱼龙混杂现象,应设置严格准入程序,禁止擅自从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经资质审批后方可持证上岗。现有培训机构也要参照《意见》及时自查自纠,积极配合主管部门整改要求,自觉合规经营。考虑到非学科类培训内容多元、场景复杂,监管模式没有标准答案,应结合实际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细化不同部门监管任务,压实相关人员责任意识,力争各环节监管无死角,为公众依法维权创造便利条件,实现监管效率与公众权益保障能力双提升。

某些地区的升学测试包含体育、艺术类项目,校外培训机构从中发现商机,将考试培训等作为卖点,致使非学科类培训逐渐“学科化”,背离“双减”政策初衷。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正规化发展,要把握好“培养兴趣”这个大方向,扭转应试教育倾向。督促培训机构合规开展招生活动,不得宣传具有应试功能,禁止开设各类升学辅导类课程。对机构声称培训结果可用于升学加分的,应全面排查其与相关学校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链条,一经发现依法从重从严查处涉事人员,坚决遏制破坏考试公平的不良风气。

正因非学科类项目被某些地区纳入升学考试范畴,仅仅加强行业监管不能治本,必须对症下药,化解学生与家长担忧“输在起跑线”的焦虑情绪。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帮助家长理性看待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呼吁家长遵循教育与成长的客观规律,避免让孩子盲目跟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要求中小学校持续优化教学模式,保质保量完成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课程教学任务,满足学生基本应试需求。提高考试评价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淡化非学科类课程选拔性、竞争性色彩,逐渐使非学科类培训失去应试价值,回归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初心。

正规化对任何行业而言只是“最低标准”,推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需要从业机构持续改进现有培训模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精品思维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例如,有的艺术培训机构将技能训练与美学教育结合,让学员培养审美意识。一些体育培训机构运用虚拟现实、AI等新兴技术手段,营造沉浸式训练氛围。鼓励行业打造更多精品培训课程,满足个性化多元化市场需求,让非学科类培训更好扮演素质教育有益补充角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梅麟)

标签: 培训机构 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