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循环生活”并不丢脸-世界观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过“循环生活”并不丢脸
“我带这只小熊去过很多城市,愿今后它能陪你去见更多的山川湖海”……近日,湖北武汉市一家咖啡馆格外热闹。在一场名为stooping的旧物交换市集上,大家分享着旧物故事。在这场市集中,超过3000件旧物被成功交换。
stooping直译为“弯腰”,引申的意思为“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使用”,最初流行于国外。目前,这一行为逐渐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轻群体中流行。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生活方式,“循环生活”承载着一些都市青年的文化认同。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今天,为何有些年轻人热衷旧物交换呢?“循环生活”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循环生活”不仅是为了节约经济成本,也是一种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塑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不论是旧书、旧衣服,抑或旧玩具,对一些人来说缺乏使用价值的旧物,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可以派上用场。在一个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里,一些人将桌椅、沙发、茶几、花瓶等旧物遗弃,殊不知,这些旧物经过整理,完全可以重焕生机。“循环生活”不仅省钱,还富有文化品位与生活格调。说到底,旧物并非没有用的垃圾,而是亟需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许多家庭都有旧物循环使用的习惯,只不过,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之后,消费的符号属性进一步凸显,一些人热衷铺张浪费,热衷炫耀性、攀比性消费,认为旧物循环是一件有失体面、有损尊严的事情。有人给“循环生活”贴上了“丢脸”的标签,可是,“敬天惜物,物尽其用”的传统文化也好,现代话语中的环保也罢,都是一种文明的结晶,“循环生活”并不丢脸。通过“循环生活”,年轻人让旧物实现了使用价值的延续,延长了它们的生命周期;通过对旧物进行加工改造和循环用,年轻人又赋予旧物以新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选择“循环生活”的年轻人,并不见得都是经济紧张、生活困顿,真正意识到“循环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驱动一些年轻人成为环保先行者和生态守卫者。让“循环生活”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活方式,当参与“循环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强大能量。(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