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1888万彩礼”系杜撰,低级谣言为何又成热点?
龚先生
近日,一网友发帖称被江西萍乡女友一家索要“1888万彩礼”,引发网络热议。这位匿名用户自称是上海中产,被女友要求“1888万彩礼、男方家在上海4500万的房子过户给女方、在江西老家买一套几百万的房写女方名字、女方上百个亲戚每人给10万红包共千万……”
(资料图片)
不出所料,这条近乎反智的帖子遭到网友质疑。当地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舆情,萍乡市民政局为此事开会讨论,相关部门介入核查。
图源:新华社
1月12日晚,该匿名网友发声,向所有网友致歉,向江西萍乡当地政府致歉,称“感觉到大家对彩礼话题非常关注,于是用匿名账号杜撰了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并糅合了诸多网友帖子的冲突元素”。相关平台发文称该网友账号被封。
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再次在这个事件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
如果对互联网有记忆的网友,一定还记得几年前一个同样“发生在上海和江西之间”的热点,大意为“一位上海女孩到江西男友家过年,看到男友家的晚餐后”,称“不能接受,果断和男友分手,并且连夜返回上海”。
而那一次被证实为虚假的谣言,连出面道歉的人都没有。
套用网络上的一句名言:“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
对于这类谣言,即使警察出面,又能对当事人做什么呢?训诫?罚款?拘留?这类“莫须有”的网络谣言并未对他人造成实质伤害,各种惩处性手段似乎都够不上。
“毒舌” 新华社/发
但就是这种“说轻不轻、说重不重”的谣言,不时现身网络世界,甚至横行无忌,其造成的后果很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它们干扰真实信息的传播,干扰公众的正常认知。即使有人事后辟谣,但据传播学研究,公众的“第一印象”往往很难消除。那些谣言伤及的人群或地区,“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百口难辩。
除了巨额彩礼,与收入差距、城乡鸿沟、性别对立等相关的谣言,只要有合适的契机,总能引爆互联网。不能不说,网络谣言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的伤害不是肉眼可见,但它们往往会挑动群体对立、激化焦虑情绪、强化负面心态等等。
造谣、辟谣;造谣、辟谣……这样的事一而再、再而三出现,使得公众对网络信息不再那么相信。一个热点事件出炉,很多人的反应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有短视频上了热搜,很多人会怀疑“是不是摆拍”……所谓“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让某些平台正在丧失其公信力。
对此,我们当然不能束手无策。所有相关环节及人群,都应守好自己的阵地。
自媒体人应该遵守基本的法治规范,尊重社会的公序良俗。
相关平台要从严审核。现在不少平台都对网友上传的内容加强了审核,一些涉黄、涉暴等明显违法内容大多能被围追堵截,但对一些看似并不违法违规的内容,有的平台审核并不那么严格。而在核实内容真实性方面,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人力,平台更是“有心无力”。更有甚者,有些话题可能带来流量,某些平台甚至会在暗中推波助澜。这种“半推半就”的态度最终会害人害己,必须有所改变。
广大网友也要不跟风、不传谣、不信谣,做谣言的揭穿者、终结者、谴责者。正如这次事件,网友凭基本的逻辑与常识纷纷质疑“1888 万彩礼”,促使这一事件很快水落石出,就是对类似谣言的成功狙击。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普通网友、自媒体还是平台,都应该明白,网络谣言不是什么“小打小闹”“无伤大雅”的事,它们是干扰、阻碍公众了解真实世界的“梗阻”。对这样的“过街老鼠”,必须“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