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评论 >

莫让谣言跑在政策前头

来源: 河南日报 时间: 2023-02-01 11:35:53


(资料图)

原标题:莫让谣言跑在政策前头

目前,各地正在有序开展2023年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与往年一样,参保人员可在上次认证后的12个自然月内任意选择时间进行认证。(据1月31日新华网)

最近,网络上流传“2023年养老金认证时间提前,退休人员必须在1月份完成待遇资格认证,否则养老金将会停发”等说法,引起部分网友担忧。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辟谣称,认证在12个自然月内进行一次即可,不需要赶在一个时段集中进行。

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是国际通行做法,主要是为了建立反欺诈机制,防止养老金被冒领,维护基金安全。为方便老年人认证,早在2018年5月,人社部门就取消了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并在各地逐步构建了以信息比对为主、社会化服务和远程自助认证相结合的新机制。

目前,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人脸识别认证,老年人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或“掌上12333”等官方手机应用,进行人脸识别认证;二是大数据比对,社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不需要本人操作即可完成认证。三是社会化服务认证,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可以提出上门认证申请,社保经办机构会提供上门服务。我国当前养老金认证周期为12个月,领取待遇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做认证,并自动往后延长下次认证的时间。此外,如果老年人逾期没有办理认证,养老金被暂停,只要主动和人社部门联系并按要求完成认证后,就会恢复养老金发放并进行补发。

应该说,现在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相当人性化,但仍出现了“1月份不认证停发养老金”的谣言,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这也给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提了个醒:当前,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发布仍停留在“供给侧”,并没有有效对接“需求侧”。拿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为例,即便相关部门的信息发布早已“过河”,仍有一些老年人还在“摸石头”。信息传递的时间差,让谣言有了滋生的土壤。

对此,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宣传,让广大老年人充分了解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政策,自主选择适合的认证方式,打消“不认证就停发”的焦虑。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推进智慧政务建设,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政策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只有不断优化公共政策发布流程,拉平“信息差”,谣言才能在真相面前无处遁形。(张涛)

标签: 资格认证 公共政策 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