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社评丨清理隐形壁垒,给市场注入更强劲信心
【工人日报社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清理隐形壁垒,给市场注入更强劲信心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
类似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是办不成事”的隐形壁垒的存在,导致一些有政策支持、有方案指引、有时限要求的改革举措不能及时落地,让一些市场主体“看准了的机会”眼睁睁丧失掉,不仅打击了市场主体的投资兴业预期,更减损了政策红利的效应,迟滞着相关改革进程。
据1月3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市发改委、市商务局近日联合印发《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涉及消费企业准入、规范监管执法、推动符合消费企业特色的改革创新、提供高效政务服务等方面,意在打通消费领域营商环境的堵点。该方案是北京市多个部门深入调研餐饮、电商等重点消费业态,与上百家企业等多方座谈、听取意见后,从审批、监管、服务各环节提出的小切口、务实效的改革任务。
2023年开年,从东部到西部、从沿海到内陆的不少省市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举措,其中有不少都着眼于清理隐形壁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主体创业兴业。一些地方将阻碍创业兴业的问题清单化,稳定市场主体的心理预期,这折射出有关部门和地方打通制约优化营商环境堵点的决心与提振经济的信心,很快赢得各地市场主体的积极回应。
通过改革不合理的制度机制、政策激励等,为市场主体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倾力推进的改革事项。通过接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些明面上比较突出的、市场主体呼声较高的体制机制障碍被清理掉不少,一些与深化改革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被废除或者优化。
与此同时,一些影响消费营商环境的隐形壁垒渐渐显露,一些地方在落实相关政策的效率和打通制约营商环境的堵点上仍有不少问题,让不少投资人心存疑虑。比如,有些项目已经立项,但证照发放的流程依然漫长;一些符合政策要求的投资被卡在枝梢末节,市场主体多头跑、多次跑等问题在一些地方没有实质性改进。
类似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是办不成事”的隐形壁垒的存在,导致一些有政策支持、有方案指引、有时限要求的改革举措不能及时落地,让一些市场主体“看准了的机会”眼睁睁丧失掉,不仅打击了市场主体的投资兴业预期,更减损了政策红利的效应,迟滞着相关改革进程。
这些隐形壁垒之所以未能被及时清理,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改革进取意识不足,办事拖延,不作为、慢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同时,也有一些是因为改革方案、政策措施过于宏观,在细化执行上耽误了时间;还有的是多部门在审批和执行力度上协调不够,导致一两个环节被卡住而拖延了整体事项的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让市场主体对投资有信心、对创新回报有期待、对发展前景可预测,必须重视预期引导和预期管理。这需要宏观政策的推动,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已经走出了坚实一步,接下来,需要各地透明公正的执法和周到细致的服务迅速跟上,让好政策能迅速落地。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的经济工作“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清理各类隐形壁垒,给市场注入更强劲信心,各地起步不错,后面还有诸多实实在在的事需要一环环落实、一步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