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变“留量”得靠基本功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流量”变“留量”得靠基本功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第一个春节,旅游市场正在复苏,目前已有不少省份交出春节旅游的成绩单。四川的成绩单相当亮眼。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四川接待游客人数居全国首位,达到5387.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3%、10.43%。21个市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以及全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人数和门票收入均创疫情三年来新高。
论旅游资源之丰富,四川早已名满天下;论旅游交通之便利,“蜀道难”已然“蜀道畅”;论旅游质量之口碑,四川也是前排就座。今年春节,四川早早未雨绸缪虚位以待:春节期间,全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2000余场(次),144家4A级及以上景区实施景区门票减免等优惠,“安逸四川新体验”线上线下发放“大礼包”累计7400余万元等。“天分+努力”,尽显四川旅游的实力与韧性。不只是今年春节假期游客量夺冠,而是从2019年起的春节四川都位居榜首,不负旅游大省之名。
但也不都是振奋。在旅游总收入一项,四川排在第五,居于云南、浙江、江苏、山东之后。接待人数排第二的云南狂揽384.35亿元旅游收入,名列第一。另一个数字是人均消费,春节期间四川游人均花费449元,21个省份中仅排在宁夏之前,不仅隔壁的云南游851元接近我们的两倍,对比往年也有所下降。旅客流量的冠军,总收入的二甲,人均消费的低水位,隐隐透出大而不强的尴尬。
今年四川春节旅游消费不高,有景区门票减免优惠的因素,也与本地返乡游客多以周边游为主有关。但细究之下,居人均消费前三的甘孜、成都、乐山,也不逊色于外省,远超其他市州,说明很多地方在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旅游产业的价值链上还大有文章可做。从产业的角度,旅游不仅冲“流量”还要冲“留量”,引“人气”也要带“财气”;不只“雨过地皮湿”,还要“闲阶雨过苔花润”;不只图个热闹,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回报。
春节期间,几个朋友自驾去了一个近年来打造得颇为知名的人文古镇。回来之后谈感受,就是来回开 4小时车,排队吃2小时饭,随便逛了1小时,最后什么都没有买。花大力气打造的新景区依然面临同质化的老问题,不免令人遗憾。今天人们旅游看景点,更看体验;舍得消费,也挑剔消费。我们已初步解决了“看得见、来得了”的问题,接下来是“买得到、留得住”的考验,关键还是要从旅游产品的基本功做起,特色要突出、业态要创新、体验服务需升级。
这个问题,我们自己也看得清楚,在“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中也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旅游产品、公共服务等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产业新动能欠缺等问题,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春节期间有篇网文《云南这次被挤爆,刘亦菲全责》写道,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一播出,就吹响了全网去云南的旅游热,尤其是“Z世代”的年轻人。还有人说到四川旅游是“看一看”,到云南旅游是“住一住”,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思考。我们攀西地区的冬日暖阳也很受追捧,但较之大理和西双版纳的全国热度,还有潜力,更要努力。(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