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才能把经典读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今天,怎样才能把经典读好
近日,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该网民认为,《水浒》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作出回应,从《水浒》的文学价值、作为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以及其丰富的教育价值三方面解释了该书入选教材的原因,郑重表示,重要的不在于“读了什么书”,而在于“怎样把每本书读好”。
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回应,但对这一建议背后的心理仍有辨析的必要。客观来说,按照现代的法治观念和文明信条,《水浒》中的一些情节的确存在价值取向问题。该网民对《水浒》的几大批判点,就是用现代的观念去分析过去的问题。文学作品存在价值不等于人物都是“正面形象”。令人吃惊的是,该网民不仅给《水浒》戴上“最毒小说”的帽子,还认为《水浒》糟蹋了名著一词。其实,按照该网民的逻辑,其他三大名著大概也难逃被清除的命运。
阅读经典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保留“老眼光”。随着社会进步和价值取向的变化,经典可能会存在不合时宜之处,但其中对时代的展现、对社会的剖析、对人性的刻画,加之精彩的文字表现能力,总能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该网民完全可以不喜欢《水浒》,也可以从学术角度加以批判,但偏狭的“禁书”思维必须破除。讨论经典是每个时代的必修功课,但重估经典不是放弃经典,不然历史何以存在、文化何以立足?即便在老作品发现“新”问题,也应该客观对待、理智引导,而非因噎废食,一禁了之。
对当代人来说,阅读经典当然不是照搬,可以批判性思考,也应该引导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去糟取精。《水浒》既是经典,就应该大大方方引导青少年阅读;即便《水浒》存在瑕疵,也无须担心有青少年因此误入歧途。孩子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在探索与思考中,孩子们才有机会不断增强辨别力和判断力;在包容式的阅读中,孩子们才能对这个世界多一份真实的认知。正如浙江省教育厅回应中做出的解释,《水浒》这样一部经典作品不管在文学性还是教学上都有着丰富的价值,加以引导更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乃至个人发展。青少年读者不仅可以从中看到历史发展的演变脉络、故事本身的跌宕起伏,更能对社会与人性多一些体察。不管是认可还是反对,都能在研究与讨论中得到超出作品本身的收获。
《水浒》是不是一部“毒小说”,不能由该网民说了算,也不是由几个专家说了算。自它问世以来,一代代忠诚的读者,其实已经给出了回答,又怎么能剥夺当代孩子们阅读《水浒》的权利?(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