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一堂伴随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生命教育,一堂伴随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去年9月,刚进入同济大学学习的00后浦荷晶选到了一门“网红课”。起初她是被课名“生命的省思——如何过好这一生”吸引,没想到在课上,她与“孤独”对话,摆脱了“玩乐焦虑”,还在自己的“墓志铭”作业中认真写下了“埋葬在这里的人曾经很热烈地活过、爱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年来,约有20余所大学开设了生死教育相关课程,很多课程一经推出就收获了不少“粉丝”。“成长不是一道思考题,而是实践题。”在“浙大成长课”授课教师刘艳看来,中学时代“拼学业”阶段很少谈及分离体验甚至死亡话题,“来到大学后,学生的这部分成长出现了空缺,心智上或许并没有成长到与知识层面相应的高度,需要我们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协助他们的人格有更深度地成长,绕过了这个弯,就更有智慧了”。
生命教育,引导人了解生命的本质,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与独立发展,应该是伴随人一生的一门课。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对生命教育的宣传和研究相对滞后。走进大学校园,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身心健康”对于不少人来说,甚至只是一个抽象的词汇。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意味着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无法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更无法适应职场的摸爬滚打。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们了解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重要而迫切。
生命教育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例如身心健康、生命伦理、道德品行等。多所大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且受到追捧,说明学生们已经意识到,自己迫切需要通过老师的传道与授业来解生命之惑。也许,“知行合一”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来最终实现,但让学生们知其然,对于生活中的挫折和危机有起码的认知,至少是为他们在未来知其所以然提供了准备。
“人们常说大学生心理脆弱,但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经验太少了。”除了堂上授课,生命教育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实现。例如,组织生命教育主题的讲座、课程、讨论会,鼓励学生们参与志愿者活动、亲近自然等。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等部门开展相应的宣传和研究,也能够起到“课后补习”的作用。
生命教育,是一堂伴随我们一生的必修课,谁都别缺课,更别逃课。若能够对生命饱含敬意,能够和自己和平相处,能够与挫折冷静相对,能理性面对生死,是学生之幸,也是社会之幸。(记者 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