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35岁不应成为就业路上的一道坎
原标题:35岁不应成为就业路上的一道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业市场的“35岁门槛”再度引发热议。2023年度公务员省考招录中,“35岁门槛”在一些地区出现松动。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已有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这一变化,得到许多网友的支持和点赞,也引来更多关于放宽招聘年龄限制的呼声。
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这是《公务员录用规定》中报考公务员的一个资格条件。尽管《公务员录用规定》对于年龄要求也给予了弹性空间,“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但这一弹性规定多年来并未实际发挥作用。不仅是公务员招录,“35岁门槛”也经常存在于事业单位、企业的招聘中,一些劳动者因为超龄被挡在了门外。
作为一项重要的招录考试,公务员省考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此次一些省份对报考年龄的放宽是一次有益探索,打破了固守“35岁门槛”的局面,有助于破除职场年龄歧视,重塑全社会的年龄观。
这样的探索,顺应了我国劳动力资源变化的现实。
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2》显示,2001年至2020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4年上升到了10.7年,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从35.3岁上升到了39岁。面对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进入职场年龄的增长,加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延迟退休的到来,如果在招聘中固守原有的年龄限制,将显著缩短劳动者的就业“黄金期”,带来巨大的人才浪费,也是用人单位的“自缚手脚”。
这样的探索,有助于促进平等就业、激发社会活力。
35岁以上的求职者,有的是在原有行业中寻求更大突破,有的是尝试新的职业方向、变换职业赛道,有的是无奈失业后寻求再就业,有的是在生育之后回归就业市场……“35岁门槛”让他们丧失了与他人公平竞争的机会。但事实上,年龄的增加,不仅不意味着个人价值的降低,还往往伴随着工作技能、心智的成熟。打破“35岁门槛”,让他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坐标,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也有利于激发出整个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这样的探索,有利于缓解年龄焦虑、塑造更为健康的社会心态。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与更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紧紧相连。“35岁门槛”的存在,以一种社会价值导向的方式,加剧了年轻人的年龄焦虑,使他们担心因为年龄增大而跟不上时代步伐甚至被淘汰,从而过度“内卷”,甚至不敢走入婚姻、不敢生育,担心生育以后影响事业发展。打破“35岁门槛”,将树立这样一种认知,即年龄并非衡量人才的标准,从而有利于建立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人才评价体系,也为全社会减压,有利于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当然,目前,在公务员省考中打破“35岁门槛”的做法,还集中在部分地区、部分岗位、部分学历人群中。但是,这无疑开了一个好头,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告别“一刀切”的示范,也带给用人单位更多关于年龄、关于人才评价的思考,向社会传递“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破除职场年龄歧视,别让年龄成为就业路上的一道坎,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每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期待更多破除职场年龄歧视的探索和实践,让劳动者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拥有梦想成真的可能。(孟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