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评论 >

让新农人与家乡实现“双向奔赴”

来源: 荆楚网 时间: 2023-09-07 17:49:50


(资料图片)

原标题:让新农人与家乡实现“双向奔赴”

“养得彩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90后“有鸡青年”杨旭在家乡白雉山养了5000多只七彩山鸡,这是他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去年,杨旭靠养山鸡创业,一年创下500万元营收,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就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以杨旭为代表的一批“土专家”“农创客”“田秀才”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广阔农村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在无数新农人与家乡“双相奔赴”的同时,我们不禁思考,如何让这份“命中”情谊永存、让“兴”农人永驻?

“天生我材必有用”,为新农人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新农人常常被冠以“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标签,是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让新农人回村有事可干、有业可谋是这场“双相奔赴”之旅的前提。要充分利用特色资源,拓展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为新农人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如风景优美的农村地区,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了解本土特色旅游资源、具有较高服务能力、能熟练运用智能化旅游设备的新农人具有极大需求,而特产丰富的农村地区则对营销、物联网等新农人格外偏好;建立新农人人才数据库,根据其性格特征、专业技能等信息,提供合适的创业平台与就业机会。本土企业可通过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制”、土地资金入股等途径,激发新农人的“主人翁”意识,让新农人自主参与到乡村事业中。

“凤凰非梧桐不栖”,为新农人提供满意舒适的环境。吸引人才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真正站在新农人的角度,解决其回乡创业的后顾之忧,才能让“燕归巢”的势头不减。政府需加大对新农人回乡创业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与政策支持,为新农人“雪中送炭”,也要扮演好“锦上添花”的角色,针对新农人的专业特长开办“点菜式”课程,为其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对于返乡的知识性人才,应侧重于农业技能、生产组织、设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而对于技能型的返乡人才,侧重于互联网运用、农产品营销、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养。推行“传帮带”式培养制度,实行老农人与新农人一对一式帮扶,助力新农人的全方位成长。

“心系桑梓永不忘”,为新农人提供安放身心的归属。“去有风的地方,过向往的生活。”一句话道出无数新农人逃离都市、回归乡村的心愿。有人回村是为了趁故乡“乡村振兴之风”成就一番事业,有人是为了一片反哺相邻的赤忱之心,有人是为了追求“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杨旭的“七彩山鸡”事业带动了50余民村民就业,但数字“50”的背后却是上百户家庭,可能是年少孩童的教育费、急需治疗病人的医疗费、老年人的养老费。帮助乡亲是每位新农人回村创业时曾怀揣的乡土情怀和初心。加大对新农人反哺乡村事迹的宣传力度。建立线下新农人榜、农人堂,刊载新农人照片及事迹,线上在当地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大幅度报道,形成赞新农人、学新农人、颂新农人的浓厚氛围,提高新农人们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同度,让新农人精神上得以慰藉、心灵上得以满足、回报家乡的初心得以安放。加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让新农人重归山野的田园生活得以实现,让新农人回乡后找到身心归属。

怀揣一片赤忱、激荡着创业热情,新农人们满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奔赴”家乡,为乡村的广阔天地带来崭新的春天。我们应以更广大的干事创业舞台、更舒适满意的创业环境,让新农人们在家乡安放身心、深耕细作,让这场充满希望与期待的“双相奔赴”走得更远。(谭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