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不能停留在“纸面功夫”
(资料图片)
原标题:驻村帮扶不能停留在“纸面功夫”
近年来,广大年轻干部走基层、进农村,下一线,拉项目,抓发展,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做出了应有贡献。然而,从以往帮扶情况来看,却存在一个奇怪现象,各地在选派人员时格外注重年轻优势,而这些干部却因为年轻没经验,只能安排承担一些做报表、写报告等工作,有的甚至成了村里的资料员。在两年的驻村锻炼下,部分年轻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鲜有长进,却淬炼了自身做资料、写文稿的能力。
有人认为,年轻干部到一线成长历练,无论是淬炼哪种能力,安排到哪种岗位,都是一种收获,即使是成为了村中的“笔杆子”,也算不辜负两年时光。年轻干部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本是为了锻炼其服务群众、应急处突的本领,厚植为民服务、与民同在的信念,如今光坐在办公室码字、整理资料,有“大材小用”之嫌。年轻干部是未来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在基层锻炼上需更有针对性、目的性,而非让其似“野草”疯长。育人如育树,若只看树长得大不大、壮不壮,而不看树成长的质量,实则是本末倒置。
驻村帮扶和干部成长是双向奔赴的过程,在驻村帮扶过程中,干部在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成长、成才,乡村通过干部的担当作为实现蜕变,单单只关注其中一个方面,或只要求实现其中一项目标,都是不可取的。重视村级发展,将干部放在不匹配的岗位,重复机械性、走量型的工作,在优势和作用的发挥上就有所减弱。重视干部成长,就会陷入将基层锻炼等同于“履历镀金”的沼泽,既会让诸多资源资金为其做“嫁衣”,更会滋长走形式轻实干的不正风气。
推动驻村帮扶和干部成长相统一,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要摒弃图个省事、用着顺手的工作观念,把年轻干部作为后备人才来看待培养,主动将其放到吃劲岗位上成长历练,让其担大头、长见识。要积极为年轻驻村干部指派导师,重点从退居二线的村干部、原驻村干部等群体中进行选用,帮助更快成长,转变角色。另一方面要因势而行。按照互补原则,充分把握年轻干部的专业特长、性格特征以及派驻村的发展情况、短板所在,实行双选机制,推动干部在岗位上发挥最大效用,收获最大成长。
眼下,驻村轮换接近尾声,不少村已开始进行交接工作,激发新一轮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关键在于严管厚爱。要将提高对驻村干部的重视程度,将工作成绩、群众口碑作为评价成长、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给他们压担加压。要当好年轻驻村干部的“娘家人”,定期调研驻村情况,对安排不合理的要及时做调整,保证有效成长。(罗淇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