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消费的“边界”焦虑何解?
(资料图片)
原标题:“便捷”消费的“边界”焦虑何解?
点1杯奶茶,能产生87条数据?去次健身房,也会被迫采集指纹、人脸等信息?当下,部分商家利用扫码优惠或入会礼赠等方式强制或超范围索取个人信息的套路,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普遍现象。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奶茶店、咖啡店、健身房等场景,使消费者们怨声载道。更有甚者,在健身房被索要的姓名、手机号、收入情况、指纹人脸等信息,比求职、求学所需登记的还要来得繁杂。便捷的线上小程序逐渐异化成被商家“暗中观察”个人隐私的大包袱,这不禁让人深思,个人信息处理中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大量个人信息如同石油被商家“无序化、过度化开采”。究其根本,部分企业热衷于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原因在于,个人数据经整合后,可以形成不同群体的消费画像,使商家能够进一步研究其消费习惯和拓展渠道,从而高效地改善产品、推广客户。此外,对企业来说,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未来甚至有望作为资产直接入账,因此经消费者“授权”的个人信息,对他们来说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是极具诱惑力的。
然而,“扫码消费”在收集个人信息的时候,绝大部分都没有给客户提供拒绝选项。一般来说,线下点餐无需获取个人信息,但线上点餐却经常要个人信息,这里的合理性,商户本身也很难予以清晰解释,这既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最小必要原则,也妨碍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可喜的是,近期“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启动后,上海市网信办、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分两路对多家餐饮企业开展现场执法,带来了新局面。
小小奶茶必须扫码点单?作为囿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我们能做些什么?实际上,围绕个人信息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各地有关部门均已作出规定。前不久上海发布《上海市网络点餐服务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指引》,明确要求餐饮经营者提供线下网络点餐服务的,应当同时备纸质菜单,纸质菜单供应的服务产品须与线上产品保持一致性。基于此类规定,消费者们大可挺直腰板,对扫码消费“大声说不”,直接要求一份纸质菜单进行点单,这样也可以免去一系列授权登入、加入会员、注销账号等麻烦事。
消费者与商家的保护与促进必须是双向的。政府应当监督商家对数据的授权同意与合理利用“采之有界”,获取个人信息后更要尽到保密义务,不得随意泄露他人信息或转为他用,使商业行为保持在合法、必要与正当的限度内;消费者也应敢于对数字经济时代的越界行为坚决说“不”,必要时还可拿出维权手段切实保护自身权益,从而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便捷”消费的“边界”意识。(邱诗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