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组织”老巢巴基斯坦、“中东火药桶”库尔德、海盗家乡索马里……本篇要说的不是恐怖主义也不是ISIS,而只是以一个旅行者的角度告诉你最寻常的伊斯兰世界是怎样的,比如伊朗的姑娘在哪里谈情,库尔德大兵什么时候鸣枪,也门男人为什么腮帮长“肿瘤”。
伊朗
姑娘很开放,大叔很保守


伊朗
从印度进入巴基斯坦,我感叹:巴基斯坦好干净!从巴基斯坦进入伊朗,我又感叹:伊朗好干净!这个长期被美国封锁的国家,道路宽敞,市容整洁,基础设施完备。许多车站里,洗手的水龙头竟然都有热水,让我很震惊。
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住了一个月,等土耳其签证。平日里在旅馆看书,去城北富人区闲逛。三四月间,正是伊朗新年,当地人都离开德黑兰出门去玩。德黑兰郊外有专门的露营点,不少人一家子开车出城野餐,晒太阳,搭帐篷睡觉,小日子滋润得很。
伊斯法罕的33孔桥是城市地标,晚上灯亮起来照着桥洞,比白天还要美。桥是个旅游景点,更是当地人谈情说爱的好地方。到了晚上9、10点,年轻人在桥上跳舞。伊朗民风比巴基斯坦和伊拉克要开放,女孩们会大方提起自己的男朋友,甚至主动跟我搭讪,问我“Where are you from”。而在巴基斯坦和伊拉克,在公众场合很少能看到女人。
在伊斯法罕一家小旅馆,一个当地小姑娘呆在多人间里,跟一个英国男游客促膝谈心到半夜,说自己前男友是同性恋云云。第二天早上起来,竟然又见到她(当然她不大可能在旅馆留宿,可能是第二天一早又过来了),搞卫生的阿姨立马报告旅馆老板,老板把小姑娘训了一顿,赶了出去,这让我想起上海那些跟老外交往的姑娘。也许不是每个伊朗女孩都这么开放,但这些经历已足以令我对封闭保守的伊朗有所改观。
库尔德
八千年前的陶器


库尔德
伊拉克几乎不发放任何旅游签证,我打算从伊朗直接前往土耳其。后来听说,中国人可以在库尔德边境拿到签证,治安还好,我便决定碰碰运气。能多去一个地方总是好的。
库尔德在伊拉克享有一定自治权,长期以来因为闹独立,与土耳其和伊拉克都摩擦不断。而我所拿到的10天签证,也仅限于库尔德地区。伊朗是戈壁地貌,气候干燥,越往库尔德走,山色渐绿,草原渐多,空气变得凉爽湿润,还下起雨来,景色跟雨季的四川有几分相似。
入境后,我搭大货车前往边境小镇,天色已晚,打算在那里住一夜再走。但到了镇上,司机卸完货打了个电话,把我们拉警察局去了。警察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抄下我护照上的签证日期。仔细检查核对我的旅行纪录后,他终于开腔:这里不许外国游客停留。他手一挥,派几个士兵扛枪把我带到公路边,送上前往库尔德首府埃尔比勒(Erbil)的车。
埃尔比勒市区气氛平静,与其它阿拉伯城市无异。这座城市已建城4400多年,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是两河文明宝库,古城墙依然完整。考古学家推测,巴比伦城主体深埋在埃尔比勒地下18米的淤泥中,无法挖掘。有人向我隆重推荐埃尔比勒文明博物馆(Erbil Civilization Museum),博物馆只有3个展厅,展品挤得满满,大多发掘自埃尔比勒周边地区,年岁动辄好几千年,其中包括距今八千年的陶罐。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安息……这些中东历史上声名赫赫的文明,一个个呈现在我面前。如今,在媒体的渲染中,“中东火药桶”的辉煌过往已经不为人知。
摩苏尔
弹壳落地的声音


摩苏尔
在我到库尔德之前几个月,位于摩苏尔(Mosul)城外十几公里的美军基地遭受炸弹袭击。但一来距离城市很远,二来目的明确,只针对美国大兵,跟普通游客关系不大。摩苏尔不在库尔德辖区内,按理说我拿的签证不允许去,但我还是想试试运气,那是前往尼尼微(Nineveh)的必经之地。尼尼微是古代亚述帝国的重镇之一,位于底格里斯河东岸,被考古学家视为文物“富矿”,法国医生兼昆虫学家波塔在此成功发掘出亚述故宫。
这一路上,我逢人就问摩苏尔局势到底怎样,当地人多说不安全。但我查到埃尔比勒有班车去摩苏尔,我想,既然当地人能去我也能去。在车站,无数人问我是去Mosul还是Mesil(一个发音接近的城市),得到答复后都告诉我“No go”,然后把手在颈子上一抹。
上了车,看到满满一车人,我还挺安心。谁想到开车后,一会儿下一个人,一会儿又下一个人,快到摩苏尔时,车上乘客已经寥寥可数。
好不容易坚持到摩苏尔城外车站,我下车走到主路上,正张望着,马上走来一队大兵。检查我的行李,大兵说:“从哪来回哪去。”围观的闲人黑压压围了一层,大兵把人群驱散了几次,却又很快合拢。大兵有点恼,朝天开了一枪,把我吓了一大跳。回想起来,耳边还清楚听到弹壳落地弹起的声音,清脆的一串响动。围观的人们面不变色,似乎已习以为常,稍微散去一些。士兵押着我上了返回埃尔比勒的车,车身前前后后几乎挤满看热闹的人头,一些半大小孩整个脸贴在窗玻璃上。吓人,敢情我是上了“囚车”!车子离开摩苏尔,经过数个盘查点,我突然注意到伊拉克国旗不见了,大兵的臂章换成了库尔德旗帜。还好,我安全了,又见到大片大片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