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刚: “ 幸福是这样纯粹,又令人回味”
原标题:“秦巴奶奶”陈桂刚: “ 幸福是这样纯粹,又令人回味”
□ 记者 刘凡銆
安康蒸面、豆皮炒肥肉、腊肉丁锅巴米饭……视频中,一袭朴素衣着的陈桂刚做起饭来十分利落,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让网友心生暖意。在铁锅灶台前诠释家的味道,就是她的幸福哲学。
【资料图】
今年73岁的陈桂刚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枣园村人,近年来,在孙子张万露的拍摄下,她烹饪的农家菜在抖音平台上热播,勾起了大家对家乡的思念、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因为家乡位于秦岭以南的大巴山地区,所以大家亲切地称她为“秦巴奶奶”。
视频里有无尽的乡愁
陈桂刚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每天围着锅碗瓢盆转,为家人烹饪可口的一日三餐就是她最重要的事。烧柴火的土灶、一口沉重的大锅、一把黝黑发亮的炒菜铁勺,是她最熟悉的“伙伴”。
“我做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菜,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喜欢看,都说视频里有无尽的乡愁,有家的味道。”陈桂刚笑着说。
烩麻食是陈桂刚的拿手饭。视频中,陈桂刚佝偻着背,一头斑白的短发,系着碎花白围裙,用铁勺在大锅里快速翻炒,排骨和豆腐下锅炒出热油,陆续加入辣椒、萝卜、黄花菜、木耳、粉丝,加清水没过菜后,倒入提前煮熟的麻食,撒少许盐和蚝油调味,不一会儿,咸鲜微辣的烩麻食就出锅了。
“秦巴奶奶的烩麻食让我想起了去世已久的外婆,她做的饭菜是我最想念的味道”“在外打拼多年,每次看到秦巴奶奶的饭菜,就想回家看看家人”……看到网友们情真意切的留言,总能勾起张万露在外打拼的记忆。
高中毕业后,张万露去广东东莞打工,当过工人,摆过地摊,开过化妆品店,但都以失败告终。那几年,只有春节才能匆匆回家一趟与奶奶团聚,每次心情低落时,他都十分想念奶奶做的家常菜,怀念儿时放学后一家人有说有笑吃饭的时光。
2018年,张万露返乡创业。为了多留存一些关于家人的温馨回忆,他开始用镜头记录奶奶下厨的过程,陪着奶奶一起下地干农活。“再美的风景都比不上回家的路,外面的饭菜再香也比不上奶奶的粗茶淡饭。”他说,希望借此慰藉想念家乡的异乡人。
记录真实的乡村生活
“拍摄时,我从不刻意引导奶奶摆拍,只是记录她做饭的一举一动,抓拍动人时刻,这期间和她唠唠家常,呈现真实生活。”张万露说。
对于自己的成名,陈桂刚一开始是纳闷的,不理解为啥这么多人喜欢看她在大山上找食材,在灶台前忙活,视频里也不过就是几间普通的砖瓦房,一个四周长满蔬菜的小院子。后来,她才知道,大家喜欢看的就是这样简单质朴的乡村生活。
“秦巴奶奶”视频里令大家久久回味的还有陈桂刚与丈夫张祥芬的浪漫爱情。陈桂刚忙着切菜煮饭,张祥芬在一旁烧柴火打下手。两人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大半辈子,有时互相调侃拌嘴,更多的是相互体恤默契配合。这两年,一起录制视频成了老两口相处的新模式。
品尝着陈桂刚做的美味佳肴,张祥芬总会感慨“美得很”。年轻时,张祥芬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白天干农活,晚上整理蔬菜,天蒙蒙亮就把蔬菜拉到集市上售卖。陈桂刚担心丈夫过于操劳,变着花样地给他做家常美食,一做就是几十年。
“那时候,奶奶自制泡菜、腌菜、辣腐乳、油泼辣子,努力改善一家人的伙食。这一身做菜的好手艺就是那时候练成的。”张万露回忆说。
陈桂刚不识字,总让张万露给她念网友的留言。每次听到有人夸赞她的饭菜里蕴含着家的味道时,陈桂刚都流露出喜悦笑容,得知网友提议做安康特色美食时,她便立即动身准备食材,系上围裙“开工”。
“既然大家这么喜欢看我们的生活,那就多给大家拍!”陈桂刚乐呵呵地说。
为乡亲们干点实在事
“从没想过,到晚年竟然活出了一个新的自己。”因为拍视频,陈桂刚与外界沟通逐渐变多。如今走在路上,不时有人凑上前打招呼:“‘秦巴奶奶’,今晚你家吃啥?”她每次都开心应答。
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陈桂刚开始想为乡亲们干点实在事。辣椒种植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但是由于销路不畅常常滞销。在张万露的提议下,陈桂刚决定通过直播带货推销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帮助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张万露收购辣椒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用陈桂刚的配方制成辣椒酱,通过直播带货让网友品尝“家的味道”,2019年至今累计卖出100多万瓶辣椒酱。2021年,张万露进行了43场直播带货,每天接单5000件左右,售卖富有安康特色的核桃酱、雪魔芋、蜂蜜等产品,销售总额超1000万元,带动522户农户增收。
“活了70多岁,没做过什么大事,能让更多人吃到安康特色美食,乡亲们都富裕起来,心里美得很。”陈桂刚说。
“‘秦巴奶奶’的名气都是社会给的,现在我有这个能力,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回报社会。”去年底,西安疫情形势严峻,陈桂刚捐献了2000斤大米和面粉支援西安,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家的味道”。
“如今的生活,让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幸福是这样纯粹,又令人回味。”对于陈桂刚而言,为家人做好每一顿饭,用美食抚慰漂泊在外的异乡人,积累善行报答社会,就是幸福的真谛。